煤制油 内容详情
煤制油行业政策
 煤制油 2019-01-30 11:27:11

  2017年中国煤制油装置运行总能力将达到1003万吨/年。煤制油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国家一直作为战略角度鼓励适度发展,近期审批有加速迹象。以下对煤制油行业政策分析。

  煤制油行业政策分析,煤制油技术瓶颈较高、转化效益低,煤制油项目缓慢推进。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主要工艺路线为直接液化(DCTL)、费托间接液化(ICTL-FT)和甲醇制汽油(ICTL-MTG)三大类。直接液化技术流程简单但对煤种要求严苛,操作限制要求较高,产出燃油中芳烃、硫和氮等杂质较多,目前还未有采用该技术的项目实现工业化运行;间接液化对煤种要求不高,产物主要由链状烃构成,因此所获得的十六烷值很高,几乎不含硫和芳香烃,产出品质优于一般石油制品,但技术流程复杂、项目投资较高。由于煤制油技术瓶颈较高,项目转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不突出,项目推进缓慢。煤制油行业分析指出,目前已投产项目规划产能共计884万吨(因有些项目实施技改,实际释放产能921万吨),加上在建、拟建项目预计未来规划产能将达到1930万吨。

煤制油行业政策

  相比一套煤制油和煤化工核心装置本身,其周边的环保、辅助、备用等设备投资更大。将各种产品充分利用,能够实现项目的价值最大化。在此背景下,规模化、集约化的化工园区往往可以带来更低的平均成本和更高的效益。项目的规模越大,吨产品所分摊的环保、电力等公用成本越低。现从三大环节来分析煤制油行业政策。

  经济环境

  煤制油行业政策从短期来看,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企业经济效益和投融资能力下降,煤炭深加工产业将面临一段困难时期。但从长远来看,现代煤制油化工是国家战略需求。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油气保障能力较低,现代煤制油化工产业能够部分替代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促进石化行业原料多元化,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战略支撑,为石油安全提供应急保障,也能够在油品质量升级和特种航空燃料发展方面提供有效支持。同时,现代煤制油化工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煤炭、石化、机械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优化升级。

  行业环境

  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宽松,国际原油价格未来5年可能会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短期内可能维持低位运行。煤制油行业政策分析,低油价对煤制油产业的影响较大,使企业经营困难,由于投资及成本构成的差异,低油价对现代煤化工的影响大于对石油化工的影响,造成煤化工失去了与石油化工竞争的优势。虽然新能源交通运输工具包括CNG汽车、电动汽车等的出现和发展,会对成品油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但由于当前煤制油在成品油市场上的比重较小,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能源对成品油的替代传导到煤制油化工的影响相对较小。

  政策环境

  煤制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争议,国家专门下达的产业政策要求多达十余份,总体上要求示范先行,有序发展,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煤制油行业政策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其中,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能源供给革命的核心内容,适度发展现代煤制油化工是途径之一。

  煤制油行业政策分析,随着世界以及我国煤制油行业的发展以及需求,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和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煤制油包括煤直接加氢液化制油和煤气化合制油两类,我国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关键技术。我国煤制油产业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建成的示范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突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煤制油相关研究报告
煤制油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