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是一种百合科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民间自古就有使用芦荟的记载。芦荟的应用已从单纯的食品、保健品、护肤品原料上升为各类生物制品和药品的原料,可开发的价值很高。以下就是笔者对芦荟保健品行业分析。
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芦荟保健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方式的改变,我国健康消费水平逐步攀升,市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多层次的社会需求也为保健品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被全部纳入,许多厂家会因为政府的这一政策而改变发展策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将日益加快,并将呈现消费群体多元化、宣传模式推陈出新化、保健品消费日常化和保健品销售模式专营化四大趋势。可以预见,未来芦荟保健品将会因为其稳定的利润率获得各大制药企业的青睐。
目前,在海南、云南、江苏、福建、北京及东北都有大量的芦荟种植,生产芦荟产品的厂家已达二十几家,如海南“金芦荟”、福建智舟、北京“国荟”、云南万绿、河北“华美”、苏州赛恩等,都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一些机构和个人也对芦荟的基础研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北京工商大学芦荟中心、广州植物所的朱亮锋教授、江苏省轻工业厅的倪同汉高级工程师、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戴如琴教授等等,他们在芦荟成分的检测、分离提取、毒性和功效试验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但我国的总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种类少等问题,基础研究尚显薄弱,芦荟从业者与政府管理机构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沟通还不够,这些都限制了芦荟产业的正常发展。
芦荟产业化发展首先要求产业化经营,经营的关键是把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有机地联系到一起,通过芦荟优选保证种植的品质数量与深度生产加工,使芦荟产品的经营得到扩大,提高芦荟产品的经济效益。把种植、生产和销售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发展,对芦荟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产业化经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的最优化配置,使各生产要素的持有者都具有积极性,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意义上参与产业化经营。
芦荟无论从生态学角度,经济学角度,还是从医学、美容的角度,都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植物。在芦荟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地、深入地对芦荟进行研究,重视对芦荟化妆品的开发设计的投入,不断推陈出新,加强市场营销的力度,芦荟化妆品一定能畅销。以上就是笔者对芦荟保健品行业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