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中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为184.2万台,同比增长6.1%;2017年1-12月止累计中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为1792.8万台,同比增长9%。以下对冷冻箱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速冻设备发展至今已经将近70年,国外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得力于快速发展的速冻设备及其完备的配套设施。我国速冻设备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冷冻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速冻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如今,我国在自动化冷库、流态化速冻装置、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及各种超市食品冷柜等方面已经与国际同步。冷冻设备主要应用于农副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储藏等领域,近年来随着速冻技术的发展,下游市场逐渐在向医药、化工、建筑等行业延伸。
我国冷冻设备主要用于农副产品、食品行业,近几年我国速冻食品迅速发展,我国速冻设备生产厂家猛增到数十家,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辽宁、山东、河南、天津等地。大部分国内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企业已普遍开始使用国产速冻设备,降低投资成本,进而推动食品加工业的再发展。根据速冻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调研,2011年我国速冻设备市场规模为9.6亿元,到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15.9亿元,据此计算,预计今年我国速冻设备市场规模接近25亿元,全球市场规模100亿元以上。
2017年1-12月中国冰箱出口数量为4958万台,同比增长11.9%;2017年1-12月中国冰箱出口金额为6528776千美元,同比增长15.8%。2017年12月中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为184.2万台,同比增长6.1%;2017年1-12月止累计中国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产量为1792.8万台,同比增长9%。
2017年已经进入尾声,各冰箱企业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砥砺前行,很多长尾企业被迫转型或退出,曾经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飞也面临被迫停产。2017年是冰箱行业发展标志性的一年,寡头竞争趋势日益明显,市场洗牌进程加速。但逆流中各大主流品牌仍高举品质结构升级大旗,最终2017年冰箱市场还是交出了一份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冰箱品牌数量已经减少了50-70个。截至今年10月,TOP3品牌额份额达到54.4%,上涨6.1个百分点,TOP5品牌额份额达到73.3%,上涨8个点,TOP10品牌额份额达到90.0%,上涨3.7%。截至2017年11月底,冰箱线下市场规模655.5亿元,同比下降4.1%,;线上规模211.5亿元,同比上升40.6%。
冰箱里的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味。食物在冰箱里串味主要是因为冰箱制冷系统问题。对于单循环系统冰箱,冷气要从冷藏室内穿过,不同食物气味就会随着冷空气的流动到处散发。但如果冷藏室和冷冻室使用独立制冷循环系统,各间室独立送风,避免食物间串味,异味就不再产生。比如海信冰箱的独立双循环系统,冷藏、冷冻独立蒸发器,由电磁阀控制冷藏冷冻是否运行,再启动对应的制冷系统,有效避免冷藏室与冷冻室串味。这样,一项技术的升级让一个世纪以来的难题迎刃而解。事实上,近年来,家电市场的高端化发展已呈破竹之势。行业巨头之间在品牌、渠道、售后的竞争之外,产品的品质无疑是重中之重,高科技与家电产品的融合日趋紧密。
对于冰箱行业而言,新零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一方面,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融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渠道下沉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家电下乡后的升级换代需求,农村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增量空间。
2017年1-12月中国冰箱出口数量为4958万台,同比增长11.9%;2017年1-12月中国冰箱出口金额为6528776千美元,同比增长15.8%。以上对冰冻箱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