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决明子作为兼具药用、保健及休闲用途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市场需求稳步攀升,2024年市场均价较2020年上涨 47%,且呈现持续走高态势。其用途广泛,可入药清肝明目、降血压,可作为枕头填充物,还能用于儿童游乐场替代沙子,清洁环保。相较于花生、大豆等传统作物,种植决明子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是值得农户和投资者关注的优质项目。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是实现决明子行业丰产优质、提升投资回报的关键。
决明子的生长环境和品种选择直接影响其产量与品质。决明和小决明虽适应性强,在野外及房前屋后常有野生植株,但要实现丰产优质,需选择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富含磷钾的地块。它们耐肥抗瘠,忌霜冻,较抗旱,壤土、沙壤土、沙土、红壤土、黄壤土及微酸、微碱性土壤均可生长,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光照好、旱涝无忧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栽培,更易获得高产、优质和高效益。即便在土壤薄瘦、土质差、灌溉欠佳的地方,通过强化肥水管理,也能取得可观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不过,决明子忌积水,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不宜栽培。同时,决明子连作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病虫草害加重,因此需与小麦、西瓜、玉米、甜瓜等进行 3 年以上轮作。
《2025-2030年中国决明子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在品种选择上,决明子主要有决明和小决明两个品种,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决明成株高 1~2 米,生长旺盛,两小叶间的叶轴上有 1 个长形腺体;荚果长 15~20 厘米,果柄长 3~4 厘米;种子略为短圆柱形或方棱形,长 3~7 毫米、宽 2~4 毫米,一端较平,一端略倾斜,体表光滑有光泽,呈暗棕色或棕绿色,背腹面各有 1 条突起的棱形线,两侧棱线各有 1 条颜色较浅、对称斜向的线形凹纹,种皮较薄,子叶黄色、较小并呈 “S” 形弯曲且重叠,味苦。其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产量高,籽粒大、品质佳、药用性更好,是全国栽培最多的品种。小决明植株比决明矮,长势较弱,两小叶间各有 1 个长形腺体;荚果长 7~14 厘米,果柄长 1~1.5 厘米;种子较小,短圆柱形,长 3~5 毫米、宽 2~3 毫米,两侧各有 1 条黄棕绿色带,种子有较轻臭味,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华南地区。
精细的整地和科学的播种处理是决明子顺利出苗和生长的重要保障。播种前 2~4 天需进行整地,翻耙前,中等肥力的地块每亩撒施腐熟猪牛粪 1200~1500 千克或腐熟鸡鸭粪 600~700 千克、钙镁磷肥 60 千克、硫酸钾 13~15 千克,翻耙 2 次后整成宽 2.5~3 米的高畦,并开好相通的畦沟(宽 30~35 厘米、深 20~25 厘米)、围沟(宽 35~40 厘米、深 25~30 厘米)和腰沟(宽 30~35 厘米、深 20~25 厘米)待播种。对于红壤等耕作层较浅、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差的地块,翻耕整地前要适当多施腐熟农家肥。
播种时,首先要选用优质种子,宜用上年采收的新种子,选择粒大饱满、干燥有光泽、无霉无虫的种子,播前晒种 2~3 天,亩播种量为 1.5~2 千克。由于决明和小决明种皮较坚硬,需用 50℃~55℃热水浸种 24 小时,捞取用清水淘洗 2~3 次,稍晾干后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 0.2%~0.3%),拌种后立即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决明和小决明在 4-5 月播种较适宜,播种过早,气温和地温低,易发生烂种、出苗不齐或缺蔸断垄;播种过晚,幼苗较纤弱,苗质欠佳,同时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播种方法需根据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基肥施用量等灵活确定密度,土壤较肥沃、基肥较多的地块适当稀播,反之适当密播,可采用撒播、条播和点播(穴播)等方式。撒播选雨前 1~2 天或雨后 3~4 天进行,为使播种均匀,可拌适量干细土或草木灰,播后用浅耙将种子耙入土中 2~3 厘米;条播先开好深 2.5~3 厘米的播种沟,行距 35~40 厘米,将种子溜播于沟内,覆 2 厘米土盖种;点播或穴播的穴播行距 35~40 厘米、穴距 25~30 厘米,穴深 3 厘米,每穴播 2~3 粒种子,覆 2 厘米土盖种。播种后出苗前需喷洒除草剂防除杂草,一般在播种覆土后,每亩用 24% 乙氧氟草醚乳油 35~40 毫升或 48% 氟乐灵乳油 100~120 毫升,兑水 35~40 千克喷洒畦面。
决明子生长期间的间苗和肥水管理对其生长态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决明和小决明播种后 8~12 天即可出苗,在苗高 5~6 厘米时进行第 1 次间苗,间除过密苗、弱苗、高脚苗和病虫苗;苗高 15~20 厘米时进行第 2 次间苗并定苗,同样间除过密苗、弱苗和病虫苗等。采用撒播时按株距 30 厘米定苗;采用条播时,定苗株距 23~30 厘米;采用点播和穴播时,每点(穴)留 1 株最粗壮的苗,其余苗间除。定苗时若发现缺株或断垄,要及时补栽,并每天浇水 1 次,连续 3~4 天。
追肥次数和每次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量和苗情等灵活确定,苗情好、土壤较肥沃和基肥施用较多的地块,每次追肥的量和追肥次数可适当减少,反之则要相应增加。追肥最好选在雨前施或施后尽快浇水。决明子是豆科作物,苗期固氮根瘤菌尚未形成,应施用氮肥以促苗生长;植株生长中期,根部已着生根瘤菌,应少施或不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以促进多开花、多结荚和籽粒充实饱满,从而提高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具体操作如下:幼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第 1 次间苗后,每亩撒施或开浅沟施尿素 7~8 千克或浇施腐熟粪尿水 800~1000 千克;第 2 次间苗后,每亩撒施或开浅沟施尿素 10~13 千克;植株快封行时,每亩撒施或开浅沟施低氮高磷钾三元复合肥 15 千克。花蕾期喷洒 1 次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药液 60 千克;荚果成熟期,每隔 13~15 天喷 1 次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亩喷药液 60 千克;结荚期植株如出现脱肥等生长欠佳现象,可喷洒 1~2 次 0.3% 磷酸二氢钾加 1% 尿素的混合溶液,每次每亩喷洒药液 60 千克,每次间隔 13~15 天。
水分管理方面,决明子植株受积水影响,根系易腐烂或染病腐烂。春季和雨水多时,应多巡视,发现堵沟或积水,及时清沟排水或加深、加宽排水沟。夏、秋旱害来临前,在行间覆盖稻草等秸秆,有一定的防旱效果。干旱时,每隔 5~6 天灌水 1 次,不要大水漫灌,尽量采用沟灌或浇灌,灌水以早、晚为好,高温烈日时不灌水。植株蕾、花和结荚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过于干旱。
决明子虽然抗病虫能力较强,很少发生能造成较大危害的病虫害,但仍需做好防治工作,以保障其品质。有时会发生轮纹病、灰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喷洒 1~2 次 25% 戊唑醇水乳剂 3000 倍液或 58% 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每次每亩喷药液 60 千克,每次间隔 8~10 天。若有蚜虫和红蜘蛛等发生,在初龄幼虫期喷洒 1~2 次 25% 吡蚜酮悬乳剂 2000 倍液或 4% 阿维・啶虫脒乳油 3000~4000 倍液,每次每亩喷洒药液 60 千克,每次间隔 6~7 天。
适时采收和科学留种是确保决明子产量和后续种植质量的重要环节。决明和小决明的荚果多在 9-10 月成熟,当 90% 的荚果变黄时最适采收。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收割最佳,此时荚果不易炸裂,太阳高照时采收,荚果易因触碰而炸裂。割收的植株在干净、光照好的地面晒几天,用竹、木等打击脱粒种子,扬去荚壳等杂物,再晒几天即可出售或暂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荚果具有榨裂性,处于成熟期的种植地块,应防止牛、羊、小孩等进入,以防触碰荚果而炸裂或踩倒植株造成损失。
留种时,应选择长势好、株形紧凑、开花多、荚果多、荚果长、种子多而饱满、成熟整齐、无病无虫的植株或田块,做到单收、单打、单晒、单贮,以保证种子的质量,为下一季的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要实现决明子行业的丰产优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从适地选择、良种选用、整地播种、间苗及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适时采收和留种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遵循这些关键技术要点,能有效提高决明子的产量和品质,为 2025 年决明子行业的投资者和种植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其在决明子种植产业中获得可观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