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脆蜜金桔作为特色品种,其保花保果技术是提升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相关技术通过实践优化已形成系统化方案,从促花、健花到保果各环节均有明确技术规范,为金桔种植户提供了科学指导,对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促花的核心是通过农事操作促使金桔结果母枝形成更多有效花量,实现开花整齐。在春梢管理方面,需遵循长放原则,除对长势过旺枝条采取扭枝、弯枝等控旺措施外,一般不进行打顶处理。春梢自剪后,需及时进行叶面喷施作业,首次喷施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与胺鲜脂的混配溶液;若树势旺盛,可间隔 7 天左右在喷施溶液中加入适量多效唑或烯效唑,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同时,需增施高钾高磷肥,并适当控制水分,通过调节树体养分分配,为花芽分化创造有利条件。
健花环节旨在通过养分补充和病虫害防治,提高金桔花的健壮度与抗逆性。《2025-2030年中国金桔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脆蜜金桔花朵生长对氮、钾元素需求较高,需及时土施或叶面喷施相关肥料,同时补充钙、磷、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确保花器发育所需营养。叶面肥可选择含多种元素的复合制剂,搭配芸苔素、多肽氨基酸等生长调节剂,以增强花朵活性。在花蕾后期(开花前 3-4 天),需喷施苄氨基嘌呤,进一步促进花蕾发育。此外,需重点做好蓟马等花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因虫害影响花朵质量。
脆蜜金桔保花保果需把握关键时间节点,通过摇花、施药、幼果保护等多步骤操作提升坐果率。开花后,当花瓣开始泛黄时,需连续 2 天进行摇花作业,可采用手摇、棍打或机械振动等方式,操作时需掌握 “力度大、幅度小” 原则,以震动方式振落花瓣,避免幼果刮伤和树枝损伤。摇花后需立即喷药,最佳时间为当天完成,药剂可选用两种配方:一是 0.5% 噻苯隆 3000-5000 倍液、硼肥(硼≥17%)400-500 倍液、1.4% 复硝酚钠 2500-4000 倍液与赤霉素 20-50 毫克 / 千克的混配液;二是 0.1% 氯吡脲 300-1000 倍液、硼肥(硼≥17%)400-500 倍液、1.4% 复硝酚钠 2500-4000 倍液与赤霉素 20-50 毫克 / 千克的混配液,喷药时需确保幼果各方位均匀着药。第一次保果后 2-3 天,需使用杀菌剂对幼果进行保护,预防病害侵染。后续需根据幼果生长状态判断保果次数:第一次保果后 7 天左右,若幼果颜色变淡,需进行第二次保果,配方参照首次;第二次保果后 15 天,若幼果颜色未转淡且生长正常,则保果成功,若颜色转淡则需进行第三次保果。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注重细节管理。开花前需全面做好蓟马、红蜘蛛、灰霉病等病虫害防治,避免病虫害基数过高影响开花坐果。使用噻苯隆、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时,需确保喷雾系统喷头雾化效果良好,喷雾均匀且叶面不滴水,建议将生长调节剂与其他药肥分开使用,以保证药效。同时,需强化水肥供应,确保金桔植株在保花保果关键期养分和水分充足。药物浓度需根据天气、树势、土壤状况等实际条件灵活调整,一般遵循 “植株代谢强时用高浓度、代谢弱时用低浓度” 原则,部分条件适宜时可减少或不使用赤霉酸等药剂。
脆蜜金桔保花保果技术通过促花、健花、保果的全流程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体系。从促花阶段的枝条管理与养分调控,到健花环节的多元素补充与病虫害预防,再到保果过程的精准摇花、药剂施用和幼果保护,各环节紧密衔接、协同作用。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可有效解决脆蜜金桔自然坐果率低的问题,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为金桔产业的稳产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与推广,金桔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