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机场整体发展稳定,运输总周转量达985.36亿吨,其中华东地区占比39.4%,华南地区占比18.7%,华中地区占比7.3%,华北地区占比9.5%,西部地区占比8.3%,以下是机场行业现状分析。
2017年,我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62.51亿吨,同比增长13.0%,完成旅客运输量487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完成货邮运输量668.0万吨,同比增长6.2%。机场行业分析指出,民用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发展为机场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35.7万人次,同比增长11.1%,货邮吞吐量1510.4万吨,同比增长7.2%,飞机起降架次923.8万架次,同比增长7.9%。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上市机场整体流量增速稳中有降,各机场之间增速变化有一定同步性。机场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流量增速受时刻释放、空域瓶颈等因素,呈现略微差异。其中,白云机场增速最快,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0.0%;而上海机场同比增长仅为5.3%。
在主营业务上,机场的航空业务体现出类公益性,其非航业务具有收益性。机场的航空性收入包括旅客服务费、起降费、安检费、停场费、廊桥费共5项;非航收入包括租赁、广告、货站、地面运输、客货代理以及其他费用。
在商业模式上,机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流量经济”。机场行业的商业模式就是航空主业不断提升流量,而非航业务则将流量转化为收入。
在机场的发展经验上,非航业务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中机场商业又因为其经营规模大、盈利能力强成为非航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机场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机场非航业务尤其是机场的商业的经营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机场非航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强。
免税特许租金有望市场化。国内主要免税集团经营领域相互重叠,激烈的竞争下国内各大机场免税业务招标的租金水平(扣点率)有望重估,向国际水平靠拢。从国际经验来看,45%左右扣点率是免税业务盈利的盈亏平衡点,市场化定价后,机场免税业务收入有望大幅提升。
机场价值重估逻辑持续兑现。继白云机场进境免税招标和首都机场出境免税招标完成后,近期白云出境免税终落地,虽然非市场化竞标导致结果仅略高底标,但是受益于机场国际枢纽的建设和国际旅客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机场收益将大幅超越保底。同时T2航站楼商业招标也大幅贡献业绩。机场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上海机场免税招标不存在法理上的问题,因而确定性较强。
未来在民航运输业运力持续投放、收费改革提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机场行业偿债环境发展向好。但同时机场行业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支线机场持续亏损,部分枢纽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不达标以及高铁网络的竞争分流等风险因素。以上便是机场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