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国际会展行业形势复杂,全球会展布局企业市场平台。现下,中国会展行业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谋生存、求发展,并在不远的将来更好地迎接国际市场竞争,成为每一位会展人关注的重点。以下对2022年会展产业布局分析。
我国智慧展览馆产业整体参与企业众多。2022-2027后新冠疫情环境下中国会展市场专题研究及投资评估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智慧展览馆相关企业超过10万家。中国智慧展览馆行业龙头企业为兰生股份、风语筑、华凯创意等A股上市企业。按主营业务营收金额来看,2021年,风语筑以29.40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一,华凯创意以20.75亿元紧随其后,其余企业营收不足20亿元。
我国会展行业产业链较长,产业关联度大,对贸易及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助推作用,不仅能够带来场馆租赁费、展位费、搭建费等收入,还能带动参展企业和目标买家实现贸易互动,促成双方贸易的达成,对参展企业销售业绩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从三大布局状况来了解2022年会展产业布局分析。
增长极不仅具有扩张性,能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是拥有推进型产业综合体的地域。处于增长极状态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非常强。比较我国区域和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部分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城市的扩散效益急剧增加,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处在这一状态,而像北京、上海这些增长极扩散作用相当活跃的城市屈指可数。大型会展活动的集中能对区域的发展起到最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可以把发展会展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话可以逐步形成以会展为首、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增长极。
城市群作为区域增长极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功能互补性,会展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不同性质和资源,在城市群内形成合理布局,这将比集中在单一的中心城市更容易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发展。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城市在积极发展会展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中心大城市应以发展大规模国际展为主,周边小城市可以集中开展专业贸易展,相互错位,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对同一区域内展览会类别、举办时间等方面进行整合。以沪宁杭城市群为例,作为中国金融、贸易和科技中心的上海非常适合开展大型的商品博览会、科技产品和技术展示会,而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的杭州、南京,则可利用其独特吸引力开展大型的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
会展业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中小城市也完全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开展与自身综合实力相适应的会展。如浙江的台州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00家,台州充分利用这一特色,举办中国日用商品交易会,大大提高了台州的知名度,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宁波的服装节、奉化的水蜜桃节、海宁的皮革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可见中小城市完全有能力结合自身实力和特点开展规模相对较小的会展,成为中心城市的有益补充。
北京会展行业上市企业多,中小型会展企业将面临新一轮大洗牌。未来会展高端人才的紧缺是常态,各大主办方都在积极挖掘和吸引会展全能型人才,或给予高薪或股权等。
以上就2022年会展产业布局分析的大致介绍了,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