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成本包括购买天然铀、铀转化及浓缩、燃料组件加工等工序的支出,全球投运的核反应堆约450个,主要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等,以下是核电燃料行业分析。
核电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污染物。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放射性废物,并按照国家法规予以严格控制,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不产生温室气体等其他污染物。与火电相比,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600万吨,二氧化硫2.6万吨,氮氧化物1.4万吨,清洁优势明显。
核电燃料行业分析指出,2010年我国建立了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制度。201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印发了《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对运行5年以上核电的上网电价征收0.026元后处理处置基金。虽然获得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后处理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显著差距,不具备自主建造大型商用后处理厂的实力。
2019年,我国铀资源大部分属于非常规铀,100万千瓦级煤电厂年消耗燃料约200-300万吨煤,并常年维持在70%以上,寻找潜在投资机会;创新升级勘探、开采技术,排名第8,占比分别达到29.7%、13.9%、7.9%。
截止2020年,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7%,需要每天100节火车皮运输;100万千瓦级核电厂年消耗燃料约20-30吨核燃料,受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已经获得核准的在建电站有10台机组,容量为1110.8万千瓦,其中7台三代,2台二代加,1台四代。在建机组的大部分设备已交货,进入最后的安装、调试阶段。
核电商运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9.2万千瓦,在建4台,容量448.2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3.9%。中广核电力商运机组23台,装机容量2538.9万千瓦,在建5台,容量611万千瓦,在建/商运的比例达25%。
目前,我国仅有年处理能力约50吨的乏燃料中试厂,中法合建的800吨/年后处理大厂预计到2030年才能实现投运,闭式循环的处理能力仍然很低,暂时储存是目前主要解决方式。
核电燃料行业分析指出,核电站的服役年限一般在40至60年,在堆贮存水池的设计容量一般按10至20年乏燃料卸出量考虑,乏燃料在堆贮存5年后可以外运、离堆贮存和后处理。一个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每年产生乏燃料约18.8吨,按照2020年5800万千瓦容量计算,卸出乏燃料将超过1000吨,累计贮存量超过万吨。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龙茂雄表示,本届中国国家展团成员中还包含一些核能相关领域的民营企业,他们依靠自主创新在核能市场崭露头角,希望借助这一展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这其中就有作为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设备一级供应商的中国民企,以上便是核电燃料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