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产品自给率达88.7%,基本上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那么合成纸市场现状会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对合成纸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得知以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用拉膜(压膜或吹膜)的方法制成纸页半成品,然后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纸化,如砂化可以增加不透明度,用化学药品处理表面可以取得憎液性能等。另一类合成纸产品可以使用合成浆,经打浆处理后抄造。合成纸 具有极高的抗张强度、极高的撕裂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能、光学性能和优异的湿强度。用作绝缘材料、海图纸、军事地图纸等。
又叫化工薄膜纸、聚合物纸、塑料纸等。 其主要原料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有机树脂。制法是,首先把上述树脂经过熔融、挤压、成膜,沿不同轴向拉伸,生成薄膜;然后,把该薄膜进行“纸状化”处理,使之变得不透明、白度提高,于是就制成了合成纸。这种纸的拉伸强度高,而且不怕水、不虫蛀、有弹性、能隔热、尺寸稳定、表面平滑,适于书刊和印刷。多用来制渔业用纸、航海图、穿空孔卡、耐水报刊、唱片封袋、商品标签、户外广告、名片等。其缺点是耐折性能较差,折叠后有不易消失的折痕。废合成纸回收有困难。
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600家左右,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纸及纸板企业工业总产值2622亿元,较 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资产总计3228亿元,较2000年增长61.9%,年均增长10.1%;销售收入2546亿元,较 2000年增长152.1%,年均增长20.0%。“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十五”期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和生产快速增长,生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增速,有效满足了需求。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为5930万吨,比2000 年增长65.9%,年均增长10.7%,人均年消费量从27.8千克增长为45.0千克,超出亚洲人均消费量约10千克,但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6.3千克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量达5600万吨,比2000年增长83.6%,年均增长12.9%。“十五”期间造纸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纸及纸板总产值为2622亿元,比2000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增加值由358亿元增至727亿元,增长103.1%,年均增长15.2%;利税总额由95.7亿元增至225.2亿元,增长135.4%,年均增长18.7%;利润总额由43.9亿元增至123.2亿元,增长180.6%,年均增长 22.9%;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9.6吨/人·年提高至73.4吨/人·年,年均增长19.9%。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原料结构进一步优化。木浆比重有所提高,由19%提高至22%;废纸浆比重快速增长,由41%提高至 54%,非木浆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由40%降至24%。“十五”期间通过调整,纸及纸板产品开始向适应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闻纸、高档文化办公用纸、涂布纸及涂布包装纸板、牛皮箱纸板、中高档生活用纸等市场急需或短缺的产品得到较快发展,缓解了供需矛盾。中高档产品比重由“九五”时期的 45%提高到60%以上。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多个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省跨地区收购兼并,向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批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造纸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造纸企业有26家,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造纸业稳定发展的生力军,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2005年,年产1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90余家,其中年产能30万吨以上造纸企业25家,年产能10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7家,行业前二十名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上述指标的比重分别为29.2%、32.6%和41.9%。“十五”期间,前二十名企业产量增加量占总产量增加量的44.1%,并呈逐步扩大趋势。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监测和对污染问题的查处力度,关停了1500多家能耗高、污染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在产量增长高达83.6%的情况下,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由2000年的35.3亿吨略增至2005年的36.7亿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则由18.6%降至17.0%,其中达标率由53.7%增至91.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287.7万吨降至159.7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比例由44.0%降至32.4%。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吨浆、纸及纸板平均综合能耗由1.55吨标煤降至1.38吨标煤,吨浆、纸及纸板取水量平均由139吨降至约103吨。由于加大了废纸回收利用,吨纸及纸板消耗原生纸浆由平均541千克降至427千克。
通过对合成纸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得知我国合成纸起步较晚,市场开拓不够,目前全年用量为3-4万吨,主要为进口,基本全为PP合成纸,用作服装袋、手提袋、编织袋、胶版印刷、丝网印刷、广告喷绘、书本、印刷商标等,其中广告喷绘用量占40%、印刷商标用量占15%、编织袋、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用量各占10%,手提袋、服装袋用量占10%、书本用量占5%。按厚度规格用量划分,40μm-50μm用量占30%、90μm-150μm用量占40%、其它厚度用量占30%。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PP合成纸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目前的纸张主要由草浆、木浆等植物纤维生产,由于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出,国家环保部门已经依法关闭了上万家小造纸厂,由于限制砍伐森林,今后高级铜版纸所需要的木浆将全部依靠进口。我国是世界纸张生产、消费及进口大国。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我国的纸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3年我国纸及纸板的消费量约为48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6%。据中国造纸协会预测,到2010年,我国每年消费的纸和纸板量将达到7000万吨。我国的纸需求数量有2/3用于包装材料,1/3用于印刷,即使有5%的印刷和包装用纸被合成纸取代,其需求量也将是非常可观的。以上便是笔者对合成纸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