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在海水养殖业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是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为了发展制碘工业,重视海带养殖技术的研究,大力发展海带养殖,海带养殖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海水养殖业的诞生。1959-1976年,海水养殖产量稳步增长,海水养殖相关技术有所发展。1978-1992年,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增长较快,海水养殖相关技术全面突破,对虾养殖和贝类养殖迅速发展,海水鱼类养殖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1992年至21世纪初,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继续增长,增速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我国藻类、贝、虾、鱼育苗和养殖技术当时已经茂盛成熟,科研重点开始转向新品种繁育、病害防治、生态养殖等方面。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海水养殖产量约占全球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海水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已经发展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渔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海水养殖发展现状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80年代开始,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由小范围、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1985年产量达到125万t,1995年增加到722万t,2005年达到139万t,2005年产量是1985年的11.1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50余年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以藻类养殖为代表,第二次热潮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第三次热潮以扇贝养殖为代表,近年来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热潮正在兴起。
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虽然发展的相对较晚,但随着海水鱼类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设施养殖技术与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图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量)。2006年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715275t,其中海水网箱养殖产量342387t,工厂化养殖产量85718t,分别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的47.87%和11.98%。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中,主要10个养殖品种(类)的产量为436305t,占总产量的61%。2006年全国10个主要养殖鱼类的产量情况如图所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2006年全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达到34.24万t。普通小型网箱养殖面积2545.4万m2;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有3800多个,养殖水体51.8万m3。海水网箱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海水鱼类的种类约有1.3万种。我国有海水鱼类1694种,现已开发的约60种,产业化的约30种。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网箱养殖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分析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海水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