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工业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其中生产管理占比53%,生产控制类及嵌入式占比25%,以下是工业软件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软件本身的发展阶段;第二,是软件的协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业务流程进行串通和优化;第三个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软件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集成多种软件,并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6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为4538.12亿元,增长率为12.7%,其中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软件行业分析指出,另外研发设计类和嵌入式工业软件保持较快增长,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自主研发水平提升。从工业软件客户类型结构来看,2016年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占比首次超过50%,中小型企业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
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676.99亿元,增长率为13.5%,其中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11.94%。工业软件行业数据统计指出,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两化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工业软件以及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仍将继续增加。
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为5281.64亿元,其中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1584亿元,同比增长12.63%。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划分逐渐清晰,相关技术要求不断明确,行业标准日趋细化、完善,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软件规模突破2000亿元。
从产业链条来看,上游主要是为工业软件产品制造提供基础服务的软硬件。其中硬件主要为计算机设备,主要厂商包括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宏碁、神舟等企业。在软件方面可以分为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中间件,其中操作系统中微软和苹果系统占比较高;开发工具软件中微软、甲骨文、Genuitec等企业有着较为领先的优势;在中间件领域,IBM、BEA以及我国的金蝶、东方通科技等企业拥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从下游来看,工业软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的多个领域和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工业软件产品门类已经比较齐全,覆盖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家电、国防军工、装备行业等多个领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支持能力。
目前,华东地区与中南地区两个地区的工业软件产品是我国所有地区当中销售额最多,两者销售额占比合计达到61.8%。工业软件行业数据统计指出,其中华东地区所作贡献最大,工业软件产品销售额占比为35.9%。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华东与中南两大地区。
工业软件是指专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业管理性能的软件。工业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将工业过程的控制逻辑化、管理流程代码化,从而驱动装备和管理业务按照既定的逻辑自动高效地运行,并实现预先设定的功能。
今年,在全国两会上我国政府和企业逐渐意识到工业软件在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工业软件未来规划逐渐清晰,根据工信部和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9-2020年)》,计划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以上便是工业软件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