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气体是一种瓶装压缩液态气体,主要在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均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得到扩大,2019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销量额达3815亿美元,以下是工业气体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工业气体行业分析指出,工业气体种类众多,不同的工业气体消费领域可能差异较大。以空气气体中的氧气和氮气为例,55%的氧气用于钢铁冶炼,其次是机械制造(16%)和造船(10%),氮气则主要用于化工、汽油(21%)和食品、医药(18%)。
在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工业气体行业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根据工业气体行业数据统计,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815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的1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6%。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工业气体市场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预测2020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300亿元以上。
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相对较为稳定,用气品类也较为单一,新兴分散用气市场用气数量和种类在工业气体应用中占比越来越高。正在崛起的新兴分散用气市场有:氦检漏、建材助燃保护气、煤矿灭火、石油开采、煤气化和煤液化、耐火材料、食品速冻,食品气调包装、啤酒保鲜、等。2019年,钢铁、化工、有色金属以外行业对工业气体消费占比达到50%以上。
预计2020年对工业气体需求最大的是化工、石油、电力及钢铁产业,它们消费了市场上工业气体近60%的份额,其余的40%被医疗、食品、电子、建筑、印刷、汽车等产业消费。如今,这个布局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可能被打破。汽车、电子、食品产业的崛起,使得我国目前工业气体供应明显不足。
我国工业气体企业的研发实力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高纯原料气的分析检测技术、容器处理和储运技术等。工业气体行业数据统计指出,随着高纯气体的应用越来越广,对纯度、质量、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气体企业逐步加大对高纯气体原料气的分析检测技术的投入力度,已掌握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测试方法和现场分析仪器,其中许多仪器已为标准配置。
虽然我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我国的人均工业气体消费只有美国的1/26,不足西欧的1/20,不足澳洲的1/20,与南美和东欧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有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压力,但受益于1)仍然高速增长的GDP(6-7%);2)“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八大行业,促进转型升级,将会带动工业气体的相关高值下游领域,(例如电子行业);预计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在2020年达到1350亿元。
目前,我国对工业气体的行业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工业气体行业产业政策的制定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工业气体行业受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国家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监管,以上便是工业气体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