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处理 内容详情
2016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分析:2017年将成最大电子垃圾生产国
 电子垃圾处理 2016-12-20 16:41:47

  电子垃圾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中国和美国产生的电子垃圾占到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专家表示,如果不妥善处理和回收电子垃圾,人类和环境将会遭到暴露在空气中的电子垃圾释放出的致癌物和有毒烟雾的侵害。以下是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6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电子垃圾高速增长 2017年或将超越美国成最大电子垃圾生产国

  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让人们对其产生高度依赖。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让旧的电子设备更新换代,这使得全球各地的电子垃圾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经济经济迅速增长,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迭代迅速,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有媒体预测,到2017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

  数以十万计的电子产品最终会被当作垃圾掩埋或者焚烧。然而,这会使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污染土壤,影响人类的健康。非法收购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不健康、不安全的处理方式,一方面使工人暴露在有毒有害的物质面前,另一方面也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电子垃圾处理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高速增长的电子垃圾相比,我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缓慢,尚处于起步阶段,正规渠道回收处理率不到30%,建立完善回收体系、实现高回收率、高处理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但从目前情况看来,中国电子废弃物行业发展已具备快速发展条件:相关政策基本完善、多渠道回收初见成效、处理技术趋于成熟。

  据2016-2021年中国电子垃圾处理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废弃物产量为230万吨,加上280万吨的进口量,中国2010年的电子废弃物总量为51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年处理能力 平均开工率达59.29%

  按2011年以旧换新回收量6000万台计算,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平均开工率为59.29%。而按今年电子废弃物基金补贴规模30亿元计算,今年的正规企业的处理规模在4300万台左右(30亿元/平均每台补贴70元=4286万台),那么今年正规企业的平均开工率将只有42.49%。同时,格林美、东江环保、TCL奥博等企业目前仍在扩大处理规模,企业开工率将再下将,货源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不过在低开工率条件下,企业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盈利。2011年格林美的处理量为130万台,而其年处理能力已达到440万台,开工率只有29.45%,但依旧取得2774万元的利润。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年处理行业盈利能力 2015年行业总利润33.04亿元

  2012年,我国电子废弃物可回收量为8973万台,按照各产品的盈利水平加权计算,若能完全回收处理所有可回收资源,可获利34.58亿元,平均每台获利38.69元。到2015年,电子废弃物行业总盈利空间将达到54.78亿元,复合增长速度为12.29%。而2012年电子废弃物实际回收量应该在4300万台左右,按每台28.06元算,可获利12.07亿元,仅占总盈利空间的34.89%。因此,电子废弃物行业的盈利上升空间巨大,通过提高电子废弃物回收率及空调、冰箱等高利润产品的回收比例,可获取更多利润。

  2011年,依靠以旧换新政策,全国共回收处理电子废弃物6000万台,而2011年的可回收数量只有7404万台,可回收电子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99%。以旧换新之后正规企业回收受挫,但考虑到基金政策和多回收渠道的建立,仍有一定回收能力。按4300万台的回收量计算,回收率为48.11%。

  假设在2015年,可回收电子废弃物回收率再次达到2011年水平,则2015年电子废弃物的回收量为10636万台。同时,假设随着冰箱、空调的回收率的提高及处理和处理技术的优化,电子废弃物平均利润以每年1元的速度提高,到2015年,电子废弃物盈利水平为31.06元/台。那么,2015年电子废弃物行业总利润可达到将达到33.04亿元,占总盈利空间的60.31%,复合增长率达到39.89%。行业盈利上升空间巨大,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快速增长。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欠缺制度设计,缺乏科学回收体系,导致灰色回收处理链兴盛。目前我国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还处于粗放型的状态,90%以上的电子垃圾都是由个体户回收,并由小作坊处理,这种方式已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2014年,获得环保部门技术资质认证的104家企业,因前期建设投入高、处理成本高,面对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和数量匮乏的困境,导致无法开工生产,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

  其次处理水平低,资源浪费,污染环境严重。我国电子垃圾的处理还处于较低水平,大多采用“机械破碎+分选”的低端技术方法,未全面考虑再生资源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正规处理企业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在个体回收模式占主导的情况下,处理手段大多采用手工拆卸、焚烧、强酸萃取、填埋以及丢弃等方式。如此处理导致较难回收的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同时产生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第三是多头管理,导致监管不力。我国对电子垃圾管理实行分级与分部门相结合的模式,涉及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环保部等多个部门。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监管矛盾等诸多问题,致使在各环节中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灰色地带,产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监管体系失灵。

  中国电子垃圾处理问题对策: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提出了规范我国电子垃圾处理的建议。

  ——严格监管,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总量巨大是我国电子垃圾处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国外电子垃圾流入境内,从而减少电子垃圾的总量。

  ——加强电子垃圾处理的制度设计。

  首先是要理顺管理体质,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落实监管责任;其次是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行业规范和环境标准,提高行业门槛,淘汰小规模、无技术的小作坊和企业。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回收处理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责任,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管理模式。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体系,系统解决电子垃圾回收处理。

  建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准入机制,明确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必须是高科技、低污染的现代化企业,明确电子生产企业自建和社会开办的专业大型电子垃圾处理工厂在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制定相应合理的回收环节和运输物流费用的国家指导价。同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非法回收渠道的营运风险和成本。

  建立可追溯的信息监管渠道,采用物联网、电子标签、大数据技术等建立一套电子垃圾科学回收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回收环节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重点扶持大型专业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

  电子垃圾处理是需要高成本、高专业性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前期投入较大,收益较慢,企业负担重、积极性不高。建议在短期内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并与国家开发银行长期无息贷款相结合,集中、重点支持大型专业电子垃圾处理企业的建设,支持引进高端处理设备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低水平、低效果的企业和小作坊。随着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行业的规范和市场的成熟,电子垃圾处理企业将逐步能够自负盈亏,国家可以逐步减少补贴。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电子垃圾处理相关研究报告
电子垃圾处理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