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村 内容详情
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
 度假村 2018-07-19 16:46:22

  旅游度假村的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以追求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外出活动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的事情。2016年我国旅游市场规模达3809亿元。以下是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向往农村生活,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与此同时农业旅游便应运而生,农业旅游是世界上风行的新兴行业,是旅游与农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产品,它融农业生产、观光、修身、参与、体验、习农、品尝、购物、娱乐、度假等等为一体。从以下三点解析来看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

  1、度假村地域分布格局

  纵观全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表明我国旅游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局状况已经初步形成,区域内部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资源整合缺乏有效性

  一是旅游产品不成串。度假区起步依靠的是旅游项目,入驻的几个高端项目功能定位较为相似,总体而言度假项目多,游乐项目少,无法形成有效的业态互补与差异,不利于产品内部整合;二是吃住行不配套。度假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尚未健全。现有宾馆、旅社、饭店容量有限,且服务质量较低;特别在同个景点或小范围内有吃没住,有玩没吃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村民参与度不够。西塞山度假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识明显不足。村民自办的一些餐饮服务,环境简陋,特色不明显,很难让客人长久逗留。

  3、竞争太注重价格、档次竞争

  当代西方旅游度假村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差异竞争上,注重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在度假村经营中注重用外部扩张来取得规模效益,同时采用品牌延伸方法来迎合顾客需求差异化的倾向,让产品而非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角。而我国度假村近年的市场竞争重点是价格竞争和硬件设施改造升级,对产品与服务的特性、个性方面不够注重。具体到整体活动组合上,我国多数度假村过多依赖硬件设施,娱乐、保健、旅游等项目的活动组合不灵活。因此,必须在软开发上要下功夫,要把相应的活动组织起来,随着度假需求层次的提高,这些软件方面的需求必然会产生,如果某些度假村开发经营者能洞察这种需求,引导、创造这方面的需求,就有可能为行业领袖

  旅游度假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旅游富民”基本方向

  完善旅游惠民机制,引导村民从“砍竹”致富到“看竹”致富,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打造主客共享的优势产业、生态产业和民生产业,着力营造全域覆盖、全区互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氛围。以我国民宿办法出台为契机,强化政策引导激励,打造特色明显、客群明确的精品民宿产业集群,提升度假区乡村旅游品质。激发民间活动,进一步推进村民围绕旅游创业就业,让村民在度假区建设过程中有参与感、有获得感,实现共建共享,才能有效制止村民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坚守生态保护底线,把好山好水好空气,原汁原味原风情作为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一切发展的最牢基石、最大优势、最好品牌。

  2、加强自然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提升度假区生态环境

  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引入生态开发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对山体旅游资源的保护,大力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克服在旅游业开发中忽视环保与生态的短视行为。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入驻,逐步转移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低碳经济和循环利用的要求,将排污和垃圾排放等集中处理、再生循环、可回收利用。保护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结合打造南部“花园城市带”、中部“生态保育带”的规划布局,优化定海和普陀国际旅游度假区环境,重点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优势发挥的旅游新业态和新项目。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度假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有大大小小2000多家旅游度假村。未来,旅游企业应将旅游年龄扩展到各个年龄段,塑造不同的旅游新特点,让到此度假的人们得到不同以往的体验,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上是旅游度假村发展现状分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度假村相关研究报告
度假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