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产业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增长后,在市场作用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开始呈现理性回归的态势,大量从原来依赖政府补贴以量取胜的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追求质量的模式上来。以下为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通过对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的动画公司,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接日本动画为主的,一类是以制作国产动画为主的。接日本动画的大多集中在无锡,但是都已“中割”为主,且生存状况堪忧。倒是最近国产动画,越来越多的注重作画,每年都在进步。而公司也分布广泛,以重庆为主,上海,天津,深圳,杭州,都有各个大大小小的公司。目前板绘相对而言靠谱的是在天津和杭州上海。
此外,通过对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分析还发现,从制作方上看,国家产业基地的产量占比逐渐下滑,显示出市场化的非基地企业在逐渐成为动画制作的主力。2012年中国动画产业基地生产动画210部,同比减少66部,而非产业基地动画生产185部,同比提高19部。动画制作时长的占比也体现出同样的趋势。2012年,中国产业基地动画制作12.4亿分钟,同比大幅下滑35%,而非产业基地制作动画9.9亿分钟,同比增长约40%。
在历史上,中国电视动画产量以国家产业基地为主,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来实现,节目过于局限于低领儿童,商业模式不成熟。一味追求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大量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市场。且由于全国性播放渠道有限,单纯依靠“政府补贴+播映费用”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继日益上涨的节目制作成本。而从2012年开始,产量的下滑但用户收视的提高显示出中国电视动画产业开始进入由追求量向追求质的转型期,大量参差不齐的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一般而言,动漫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动漫产业包括动漫作品的设计、制作、发行和销售。其中,各种漫画、卡通动画、真人动画等来源于动漫创意的直接动漫产品构成产业主体,因此狭义的动漫产业又称为动漫产业的内容模块。在产业链上,动漫设计、制作公司为上游,负责直接动漫产品的开发;版权代理公司、动漫发行公司为中游,负责直接动漫产品的版权运作、发行传播和销售;与庞大的动漫受众和消费群体直接接触的动漫产品销售和播映渠道则构成了内容产业链的下游。
据日本动漫产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仅从动画上来看,日本动画播映市场的规模为1581亿日元,而广义的动画产业市场规模则达到了13393亿日元。根据文化部的统计,2010年我国动漫产业整体产值为470亿元,其中核心内容产值为80亿元,衍生品产值为390亿元。2011年中国动漫核心内容产值达到100亿元,而以动漫为题材的衍生品市场则超过500亿。由此看出,动漫下游衍生产业覆盖文化产业的各个重要子行业,动漫的快速发展能够有力地撬动动漫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动漫产业链乃至文化产业的总体价值。
从国内动漫内容消费市场构成上来看,中国本土动漫产品占比仍然较低。中国的动漫内容消费市场仍然被日本和欧美的动漫所占据,中国本土原创动漫在我国动漫内容消费市场的占比仅为11%,而日本则占据了约60%的份额。提高中国本土动漫产业实力,提升中国原创动漫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是中国动漫发展的重点。以上便是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分析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动漫产业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