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系统一般指全球定位系统,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应用方向的不断开拓,未来GPS将会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下是笔者对定位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定位系统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由覆盖全球的2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保证在任意时刻,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以保证卫星可以采集到该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度,以便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引导飞机、船舶、车辆以及个人,安全、准确地沿着选定的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除美国外还有我国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GPS定位系统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GPS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
GPS最初就是为军方提供精确定位而建立的,至今它仍然由美国军方控制。军用GPS产品主要用来确定并跟踪在野外行进中的士兵和装备的坐标,给海中的军舰导航,为军用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等。
我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已于己于人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此外,在军事部门、交通部门、邮电部门、地矿、煤矿、石油、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在航空航天、测时授时、物理探矿、姿态测定等领域,也都开展了GP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努力改变目前的定位系统发展现状。
在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应用技术及定位误差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研制开发了GPS静态定位和高动态高精度定位软件以及精密定轨软件。在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产业队伍。
2011年,我国定位系统开始进入民用导航领域,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产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定位系统组网卫星将达到16颗,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实现对我国及周边地区信号的全覆盖并具备持续服务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定位系统对传统GPS定位导航系统的竞争力,为创新北斗位置服务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造条件。
截止到今日,我国已建成了北京、武汉、上海、西安、拉萨、乌鲁木齐等永久性的GPS跟踪站,进行对GPS卫星的精密定轨,为高精度的GPS定位测量提供观测数据和精密星历服务,致力于我国自主的广域差分GPS(WADGPS)方案的建立,参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GPS增强系统(WAAS)的筹建。同时,我国已着手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双星定位系统),能够生产导航型GPS接收机。GPS技术的应用正向更深层次发展,改变定位系统发展现状。
为适应GP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995年成立了中国GPS协会,协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希望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发展我国的GPS应用技术。
目前,GPS系统的应用已将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应用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
未来,希望实现除我国以外的国家发明的定位系统能兼容目前广泛应用的GPS系统,给定位系统增添更加光彩的一页。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定位系统报告请关注2018-2023年中国实时定位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