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 内容详情
2025年电工行业分析:国内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5亿千瓦
 电工 2025-04-08 16:48:27

  2024年,电工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运行成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装机规模显著增长,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稳定,出口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数字化转型压力、绿色低碳转型挑战、恶性竞争加剧、核心自主化技术待突破、产品同质化、原材料供应短缺以及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等问题。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电工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技术创新、良性竞争、人工智能融合以及国际贸易风险应对等方面制定发展战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电工行业分析

  一、2024年电工行业运行基本特点

  (一)电力结构优化与新能源发展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我国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电力装备清洁高效转型成效显著。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7%。其中,新能源装机增量近3.6亿千瓦,包括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699万千瓦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27717万千瓦。这一增长符合行业预测,并提前6年完成国际承诺的风光装机规模目标。同时,电网建设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了15.27个百分点,电源建设投资规模增长了14.3个百分点。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定运行

  电工电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稳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平稳增加,工业增加值持续提升,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稳中向好,对外贸易稳中有进。2024年1—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机械工业同比增长6.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5.1%。据预测,电工电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9.0%。

  (三)产销形势与企业营收增长

  电工行业分析挑电工电器行业产销形势整体好于上年水平。全国发电机组产量达到2.8亿千瓦,同比增长16.0%。输配电设备中的变压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板、电力电缆等产量均明显增长。截至2024年底,电工电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3万家,同比增长15.9%。尽管受到供需平衡、价格成本、行业竞争和外贸风险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指标仍承受较大压力,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为7.0%。

  (四)出口规模增长与国际市场拓展

  电工电器行业顶住多重压力,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态势明显。2024年1—12月,变压器、高压开关、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等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6.6%、24.4%、5.1%、13.7%。尽管发电机组出口量同比下降3.9%,但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量同比增长71.9%。根据重点监测数据,输变电产品进出口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4.81%,而进口额近年来持续收窄,年均增长率为-5.8%。

  (五)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

  电工技术创新持续提升,装备源网荷储四端发力,行业提质增效向好发展。发电领域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配套服务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实现风光水火核群体性突破。输变电领域抢占特高压战略、技术、装备、标准的制高点,引领全球技术与标准发展。配用电领域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配用电系统解决方案,家用电器产品能耗大幅下降,智能化水平稳健提升。

  (六)经济运行综合性指数优于制造业

  制造业产需改善明显,电工电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2024年11—12月,电工电器行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出现小幅下滑,但仍优于制造业总体PMI指标,处于扩张区间。

  (七)各分支机构经济运行情况

  电工电器行业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入融合,催生新增长点,加速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多数分支机构保持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长趋势。发电及输变电领域营收和利润总体呈现双增长态势,而配电及用电领域整体表现差强人意,双增长产业占比仅为56.3%。

  (八)重点企业发展韧性显现

  尽管产业结构调整引发阶段性波动,但电工电器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体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24年,重点监测的53家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稳步提升,但利润数据总体不及上一年。营收较上一年增长企业占比提升了9个百分点,但增长超过20%的企业占比下降近50%。利润方面,利润增长企业占比情况较2023年下降了2.03个百分点。

  二、产业升级情况

  (一)产业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建设是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关键抓手。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拥有电工电器行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涵盖能源装备、新能源设备、低压电器、输变电装备等领域。这些集群进一步促进行业新技术与新装备的迭代优化,支撑行业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二)其他方面建设

  2024年,电工电器行业重点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工厂、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多家企业上榜工信部相关项目名单,包括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等。

  三、行业面临的形势

  (一)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为电力装备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二)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装机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7%。太阳能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42%。电网建设投资规模较十年前翻了一番,跨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总投资已超过8000亿元,为电力装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装备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配套服务方面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发电领域,我国煤电、核电、水电等机组单机容量均超百万千瓦,风电、光伏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基地。输变电领域,我国已具备全体系的交/直流高压、特高压输电设备研发生产能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配用电领域,智能电网用户端以可通信、智能化为主要特征,满足智能电网自愈、兼容、互动、优化、集成等多重需求,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四)面临的问题

  电工电器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包括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化转型压力、绿色低碳转型挑战、恶性竞争加剧、核心自主化技术待突破、产品同质化、原材料供应短缺以及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等。

  (五)急需应对挑战

  2025年,电工电器行业需从技术创新、良性竞争、人工智能融合以及国际贸易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制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压力增加,企业需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应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需保持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人工智能融合加速,企业需明确AI技术在生产、研发、服务等环节的应用目标和实施路径。国际贸易风险不明,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四、2025年经济运行展望

  (一)电源结构性增长分化

  基于年用电量年均增速不低于5%计算,发电设备装机年均增速不低于8%。其中,煤电维持在1%—2%微增长区间,核电保持在5%—7%增速,新能源(风电/光伏)保持10%以上的增速发展趋势。

  (二)智能输配电设备市场新突破

  两网公司2025年投资增速超过10%,西电东送规模进一步扩大,跨省跨区输电通道输送能力稳步提升。随着西南水电、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能源基地建设,智能输配电市场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

  (三)数转智改激发电工装备新动能

  人工智能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跃迁,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重构产业生态与国际竞争格局。电工行业将加速向“自主决策、自适应生产”的更高阶段演进,以AI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四)低空经济发展带来增量市场

  低空经济创造了新需求,包括电力需求与供电模式升级、智能电网与能源管理优化、高压与特种电气设备需求增长等,为电工行业打开“传统供电”向“智慧能源服务”的转型窗口期。

  (五)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

  尽管面临国际贸易形势的挑战,但伴随“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深化,传统出口优势大的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线电缆等电力装备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东盟、中东、南美、欧洲依然是电工电器装备出口的重点区域。

  (六)行业经济效益预测

  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利润总额涨幅不及预期,但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据估算,2025年,我国电工电器行业主营业收入增长将在5%—7%之间,行业龙头企业主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0%。

  五、总结

  2024年,电工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运行成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电力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新能源装机规模显著增长,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稳定,出口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进。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挑战。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电工行业需从技术创新、良性竞争、人工智能融合以及国际贸易风险应对四个方面制定发展战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门推荐

电工相关研究报告
电工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