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强大推动下,我国以热电联产为主的城市供热行业不断兴旺壮大。面积上升至67.22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92%,是去年的四倍多,以下是城市供热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分为5个气候区域。传统的采暖地区主要包括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5个省市,绝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向大城市、超大城市聚集,房屋建成面积不断增多,居民采暖需求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
2013-2019年,我国城市供热能力整体上逐渐提升。据城市供热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蒸汽供应能力为92322吨/小时,我国热水供应能力为578244兆瓦,笔者推算,2020年我国蒸汽供应能力约为94002吨/小时左右,我国热水供应能力约为621378兆瓦。
目前,我国城市供热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和陕西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区。城市供热行业技术特点指出,冬季采暖地区的城市供热事业,从热电厂厂区的附属建筑供热,到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再到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
我国城市供热包括生产和生活用热两个方面,采用什么方式满足用热需要,这与全国具体城市的能源构成、热源消费状况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及不同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目前我国城市供热基本上有三种供热方式:
第一种供热方式为集中供热方式。城市集中供热可由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实现。集中供热由城市统一规划,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适当规模的热电厂,既发电又供热,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第二种供热方式为独用锅炉房供热方式。由工厂、企业、住宅区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自建小锅炉房供热,也是我国城市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城市供热行业技术特点指出,分散供热的小锅炉一般吨位都比较小,热效率低,大都在40~60%,是冬季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第三种供热方式为分散供热方式。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一家一户直接用煤炉烧煤供热采暖,占90%以上。这种供热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能源。
2020年1月,发改委印发《余热暖民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通过集中回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替代燃煤供热20亿平方米以上,减少供热用原煤5000万吨以上。实施余热暖民示范工程,选择150个示范市(县、区),探索建立余热资源用于供热范式。同时在“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环保、节能、适宜、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供热方式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发展的方向。随着供热收费标准化和规范化,城市供热需求将受到一定影响。笔者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供热行业供热需求总量将超过48亿吉焦,以上便是城市供热行业技术特点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