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种 内容详情
草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草种 2017-06-20 14:16:51

  草种产业是生态保护建设和现代化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城乡环境绿化建设的基础。下面对草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草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有丰富的草种资源,一些国外的著名草坪草种类,就起源于中国。国内对草坪草育种和制种的呼声很高,但缺乏可操作性。草坪草育种的技术要求高,周期长,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投资大,加之中国的新品种保护不太规范,所以很少有人会去育种。制种也存在许多困难。中国基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坪草品种,如果育种就会涉及知识产权,需向外国交品种费;国外草种子实行分级管理,卖到中国的属第三级,只能用于建植草坪,不适合再行繁育;种子采后清选设备和技术也是一大障碍,目前很难突破。草坪草的育种和制种任重道远。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和各地都加快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步伐,加快了现代化饲草产业的发展,相继实施了一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建设项目和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取得了重大成效。如内蒙古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由过去的35%增加到44.1%,呈现出退化趋缓,草原生态局部好转的可喜局面。在国家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同时,内蒙古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现每年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799万亩。

  为尽快培育出适合我国生长的优质草种,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相继投入了专项资金,联合实施了一批草种项目进行自行试验。与此同时,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的牵头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山东农业科学院、甘肃草地生态研究所等国内主要草种科研部门联合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进行关于苜蓿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项目合作,开展优质草种的选择和扩大繁殖工作,并取得巨大进展。徐铸说:把好的品种选择出来,成为真正适合于某个地区生态环境的产业基础,另外还要这些种子扩大繁殖,作为种子生产,大面积地走向市场,走向农户,造福我们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草种4.55万吨,同比增加0.9%。进口草种主要以黑麦草、羊茅、草地早熟禾、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为主。其中,羊茅种子、紫花苜蓿种子进口数量较上年略有减少,其他草种进口数量略有增加。

  2015年,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在现代草种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绿化领域,草坪草的草种100%依赖进口,牧草领域,苜蓿草种80%依赖进口,国内缺少能够提供本土草种的企业。据统计,我国草种年需求量约30万吨,国内草种供给只占40%。牧草种植所用草种绝大部分来自国外进口,牧草种子缺口为7万-8万吨。

  卢欣石认为,目前,放眼全世界,中国草种业发展非常滞后,生态修复产业依赖的草种市场缺口巨大,无法支撑庞大的修复规模。因此,我国本土草种的研发依然是国内草种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加快草种产业化发展,增加人工再生草资源,节约天然草地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方式;有利于建立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环境。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草种相关研究报告
草种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