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太阳能电池 内容详情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薄膜太阳能电池 2018-01-03 10:50:09

  薄膜电池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份额远低于晶体硅电池,但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全球光伏发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全球多晶硅供应的持续紧缺,严重的制约了晶体硅电池产业的发展,晶体硅电池企业之间的抢料和价格竞争也随之加剧。薄膜电池由于理论效率高、材料消耗少、制备能耗低等被称为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以下对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分析。

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2017-2022年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薄膜生产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国的供应商,这有可能导致一些主要的原材料供不应求,例如一些目标材料、导电玻璃和硅烷气体。德国贺利氏公司供应中国目标材料超过60%。在导电玻璃方面,日本的NSG集团和美国AFG工业公司占据中国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1、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状况

  2009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较快,主要是2008年投产企业较多,众多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生产步入正常轨道。2009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63MW;2010年,中国薄膜电池产量为380MW,同比增长44.5%;2011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565MW。2012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为400MW;2013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260MW,2014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300MW,2015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458MW。

  2、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竞争现状

  技术领先是光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我国,以汉能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在推动光伏产业从一代光伏(晶硅模式)向二代光伏(薄膜模式)的升级,并且已经掌握了最有前景的技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公司主要有风帆股份、广东榕泰、天威保变和综艺股份等。2013年7月,汉能成功并购美国GlobalSolarEnergy公司,这是汉能继2012年并购德国Solibro和美国MiaSolé公司之后,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三次海外技术并购。对GSE的并购,使汉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的公司,同时也标志着汉能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占据了薄膜光伏技术的最前沿。目前,汉能掌握非晶硅-锗、非晶硅-纳米硅、铜铟镓硒等7条全球领先的薄膜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到15.7%,研发转化率最高已达19.6%。

  3、硅材料供应危机引来薄膜电池投资热

  薄膜电池的主要制造原材料为我国分布广泛的铜、铟、镓、硒。中国在发展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铟、镓资源储备和产出国,CIGS薄膜电池量产所需材料可以100%自给;其次,基于CIGS在下游终端市场的表现和上游制造环节的技术优势,CIGS产业化大纲早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十二五”光伏规划中,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光伏规划,应再次把CIGS薄膜电池技术作为我国未来发展重大科技项目。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非晶硅薄膜就被研制出来,但由于转换效率只有多晶硅的一半,一直未能得到普及。最近几年光伏产业的日渐受宠,引发了硅材料的供应危机。与此相应,继太阳能组件热、多晶硅热之后,薄膜电池又成为国内光伏领域新的投资热点。

  4、风投转向太阳能薄膜电池

  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向中国新奥集团旗下新奥太阳能有限公司提供1.36亿美元,建设一条大型薄膜太阳能模块生产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风投是从主流大厂布局变动中嗅到了行业变动的预兆。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使用塑料等质轻柔软的材料为基板,因此人们对它的实用化期待很高。通过进一步研究,有望开发出转换率达20%、可投入实际使用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5年内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大幅降低成本,届时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广泛用于手表、计算器、窗帘甚至服装上。

  目前世界上有5个公司致力于CIGS薄膜光伏的商业化生产,主要是德国的Wurth Solar、美国的Global Solar、日本本田、日本昭和壳牌和德国的Sulfurcell,其年产量介于5MW至27MW之间。同时有34家公司正在开发CIGS薄膜太阳电池生产技术,采用了约10种不同的吸收层沉积技术。在生产中,不论吸收层是采用共蒸发法还是两步法(如溅射后硒化),在所有技术路线中均采用溅射法制备Mo底电极以及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ZnO薄膜。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报告
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