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从技术驱动向应用驱动转变,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那么,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将是何种趋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以下是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LED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5年:受节能环保政策烘托,LED下游应用市场将全面爆发
行业数据:2014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3507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的2576亿元增长3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分析预测:2014年是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关键年,那么,随着“禁白令”和节能环保政策的影响,半导体照明产业将步入发展黄金期。再加上,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终端应用市场对LED照明产品认知度普遍提高,2015年,LED照明产业将迎来全面爆发的一年。预测,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将超到5000亿元人民币。
二、2015年:LED芯片厂商龙头出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行业数据:2014年,我国MOCVD设备保有量为1290台,较2013年1090台增加约200台。
分析预测:从2014年LED芯片设备增长来看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三安光电、德豪润达、乾照光电、澳洋顺昌等企业在2015年的扩产意向仍旧强烈。再加上,LED芯片企业新旧设备的更替,预计2015年新购MOCVD设备约为300台左右。
预测,2015年,我国MOCVD设备保有量有可能将超过1500台。并且,随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小型LED芯片企业将进一步甩卖MOCVD设备。LED产业“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未来LED芯片龙头将超不过五家。
三、2015年:封装环节竞争激烈,国内大厂走向国际。
行业数据:2014年,我国LED封装环节发展平稳,产值达517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28%。
分析预测:都说,大、中、小功率LED器件三分天下,但因市场需求导向,中功率器件渐成主流。并且,LED封装厂商在整装灯具价格趋低和材料价格趋稳之间寻求利益的“量点”,在薄利面前,封装厂商只能向量向规模要利润。并且,我国有近千家LED封装厂,在今年500多亿的产值面前,大的可能做到几十亿,小的几百万、几千万有的是。未来封装环节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厂兼并、小厂抱团取暖的趋势更加明显。预计,未来几年内,国内有可能涌现出一到两家国际封装大厂,与老牌国际封装巨头在国际市场一决高下。但是,目前国内封装企业不仅要“窝里横(国内)”,在“走出去(国际)”战略上还要多多加油!
四、2015年: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市场决定竞争格局
行业数据:我国半导体洲明关键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大功率白光LED实验室光效达到160lm/W,功率型白光LED产业化光效达到140lm/W;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型硅基 LED芯片产业化光效达到 140lm/W;在国际上率先突破纳米图形衬底(NPSS)外延高质量 AlN及深紫外 LED,深紫外 LED发光波长 293nm,在 20mA电流下输出功率超过 4mW; OLED器件光效达到 97 lm/W,寿命超过 10000小时。
分析预测:在追求高光效的路上,中国LED企业一直都在努力缩小与国际水平。我们不仅在光效上与国际同水平,在在衬底技术方面,硅衬底、氮化镓、蓝宝石三种材料技术研发取得不俗成绩;在芯片方面,倒装芯片逐渐受到LED厂商青睐,未来倒装芯片会更趋流行;在封装方面,COB、去电源化、芯片级封装等技术悄然兴起。未来,LED行业将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及规模化趋势上将更加明显。“四化”的发展不仅会引导LED技术的变革,还将在互联网思维下发掘更多LED照明的潜力和可能性。
与此同时,LED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及智能照明概念的渐行渐热,让小米、美的、海尔等企业跨界做照明。这就是因市场的需求拉动造成企业跨界做照明,2015年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在互联时代,市场将决定LED产业竞争格局,LED照明能发挥多大的潜力,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五、2015年:上市公司队伍将继续扩容,整体表现趋好
行业数据: 2014年前三季度,A股22家主营业务为LED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额为186.1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32.4%,LED板块营收增速远远高于申万29个二级分类板块。这22家上市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上升32.4%,和收入增速持平,持续多年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有所缓解。
分析预测:2014年,我国LED照明产业市场状况大致是“先扬后抑”,前三季度,LED企业整体盈利状况尚佳。四季度,可能稍稍逊色,但也不乏表现好的企业。目前,A股上市主营LED公司有22家,2014年盈利情况相对来说都还不错,只是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盈利有多有少罢了。同时,新三板挂牌的LED相关公司至少有17家,虽说新三板融资能力远不及A股主板,但多少也是上市。并且,目前LED照明相关企业正在排队IPO或想IPO的企业数一数至少也有一沓。虽然,LED照明灯具毛利率在降低,但总得来说在市场规模起量前提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随着IPO的开闸,在上市审查的趋严趋紧背景下,LED照明企业仍会坚守上市梦。预计,2015年LED照明相关上市公司将会进一步扩容,只是扩容的是大是小,还要看众多备战IPO的企业“实力”如何。
六、2015年:LED照明市场全面启动,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速
行业数据:2014年,全球照明产业已经进入一个LED照明领跑的新时代,我国通用照明产值约1171亿元,增长率约68%,占应用市场的比重也由 2013年的34%,增加到2014年的41%。LED照明产品国内市场份额(LED照明产品国内销售数量/照明产品国内总销售数量)达到16.4%,比 2013年的8.9%上升约7个百分点,其中商业照明井喷式增长,公共照明增长迅速,家居照明开始启动。
七、2015年:LED行业洗牌加速,整合并购仍将持续
行业数据: 2014年上半年半导体照明产业共发生19起重要的并购交易,其中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近100亿元人民币,交易结果绝大多数是以取得控股权为目标,并购目的除了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更多的是从渠道、品牌以及产能考虑,壮大实力,扩大规模。
分析预测:2014年以来,LED行业内不断有企业发出并购消息,一波接一波。并且,并购的时间发生在LED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均有涉及,并购规模从小的几千万,到大的几个亿、十几亿都曾有过。并且,中国现有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发趋势来看,正处在产业发展的成熟前夜,LED产业链条上拥有的大大小小的企业超过万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洗牌期企业数量将呈现逐年缩减的趋势,企业以整合并购加淘汰的形式向“大者恒大”趋势发展,行业向大规模、大品牌、高集中度趋势前进。预计,2015年,LED照明行业仍将走向竞合,企业间的整合并购和鲸吞时间仍将继续上演。行业洗牌期真正到来,残酷的现实将加速逼迫不具竞争力的企业被整合或者退出市场竞争。同时,产业整合仍将以上市公司为主,不排除新兴势力的介入来抢食和瓜分智能照明市场份额。
八、2015年:LED照明产品出口激增,新兴市场迅速崛起
行业数据:2014年1-11月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总额近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52%,是2011年出口额(16亿美元)的5倍左右。
分析预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照明产品的生产基地,在LED产品出口方面也自当保持领先。2014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品的发展如从青少年的青涩到中年人的成熟干练一般,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成熟阶段,中国的 LED照明灯具也因为各机构及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和推广,和全球“禁白”效应的影响,各国也逐渐开始接纳并推广LED照明产品。尤其是金砖国家、中东地区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SA Research指出,其中金砖国家市场份额增长6.82个百分点,中东地区增长2.11个百分点,东南亚增长1.34个百分点。
预计,随着全球范围的光源替代和高效照明的推广带动,LED照明的市场将越来越宽广。但是,随着各国灯具标准及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趋严趋紧,我国LED 照明灯具的出口也将会受到些许影响,因此也倒逼中国LED 照明企业要自我提升灯具质量。总体而言,全球LED照明市场的需求持续走俏,中国LED 照明企业也将会迎来灯具出口高增长期。预计,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总额将会延续去年高增长势头,并有望实现200亿美元的LED灯具外汇收入。所以,2015年,中国LED照明企业国内市场噬血拼杀的情况下,不如跟随国际新兴市场的势头,去赚些外汇花花。
九、2015年:产业发展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整体增长率将超过35%
行业机构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朝着更高光效、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和更广范应用方向发展,并逐渐开启跨领域交叉融合,形成更高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2015 年产业发展将继续延续高速增长态势,预计整体增长率将超过 35%。
技术将进一步向集成化方向发展,结合集成电路工艺的芯片级光源技术、多功能系统集成封装技术、超越封装的 LED 模组技术等获得持续关注和跟进;标准化、模块化、低成本、高可靠、高效率是应用产品及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LED 技术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呈现智能化、远程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随着行业洗牌加速,企业间被动或主动并购整合已是大势所趋;产品应用正在从技术创新向应用方案与集成服务创新的商务模式转变,“线上线下”渠道进一步融合,由此带来市场推广模式的系列调整。
此外, 市场仍以替代为主,但在内需和出口“两架马车”拉动下,通用照明市场井喷、创新应用方兴未艾,带动上中游产能进一步释放,2015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市场景气度将持续提升。更多相关半导体照明LED行业发展趋势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