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可谓“大起大落”,上半年为应对5.1劳动节各大电视品牌纷纷在3月、4月发布新品电视,而乐视电视“414硬件免费日”直接拉响电视产业的降价风潮,消费者能够以超乎想象的低价购买到大尺寸电视产品。但好景不长,2016下半年,随着液晶面板价格上涨,又一次在乐视电视涨价的带领下,随后一路涨到现在,用“大起大落”来形容电视市场可谓贴切。
但在产业变革、市场动荡的时代,总会诞生新的机遇,成就新的品牌。在2016年电视行业的动荡中,互联网电视、量子点电视、OLED电视等高新技术品牌兴起,并将在2017年创造新的市场格局。
一场风暴正在席卷中国彩电市场。奥维云网的《2016年彩电行业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彩电市场在全球彩电出货量下滑的背景下逆势增长,2016年全年彩电零售规模历史性突破5000万台大关。
传统电视走向没落已成定局,智能电视正摧枯拉朽般席卷整个彩电市场,而国产互联网电视或成为最大赢家。报告大厅《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互联网电视渗透率达到84.7%,已成消费标配。而据IHS 2016年Q1-Q3 全球互联网电视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占有全球42%多的出货量,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016年上半年,智能电视品牌在整个电视市场的零售额占比升至16%,增长强劲。
从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倾向上看,报告显示,互联网电视用户日均在线时长接近5个小时,在线视频点播已经成为用户看电视的第一选择,占用户看视频时长的68%以上,电视用户越来越倾向用网络来观看电视,用户消费习惯已基本养成。预计到2016年底,国内视频网站付费用户将突破4000万,达到80%的增长率。
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走向没落的电视行业也不可避免的进行着自救,互联网和电视合体或许缺乏创意,但却实实在在的让整个电视行业在向谷底滑落的过程中见到了转机。
2017年,传统电视品牌从一开始就“持刀相杀”,三星、海信、TCL为首的量子点电视阵营来势汹汹,其中三星直接将2017款旗舰电视命名为QLED TV,表明要和OLED TV一决生死的姿态。从全球市场来看,三星、TCL、海信的电视销量极为可观,因此量子点电视的形势看上去一片大好。
另一个阵营自然就是OLED,创维是国内推广OLED电视最积极的电视品牌,还有LG、长虹、飞利浦、康佳等电视品牌都有OLED电视机型可选,品牌端的支持力度要比量子点电视来的略好一些。因此,OLED电视阵营的竞争力也相当不错,2017年,LG Display OLED电视面板的产能预计有50%的提升,京东方也将开始生产OLED电视面板,夏普OLED电视面板也在积极部署中。
这么多面板厂商选择OLED,就是对OLED技术的认可,想比较现阶段的量子点显示技术,OLED在技术层面显然更为先进。2017年1月CES展会,索尼正式发布OLED电视,考虑到索尼在高端电视领域的巨大影响力,站队OLED阵营就足以影响高端消费,对于OLED电视产业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报告大厅分析认为,2017年老牌电视企业在新技术和设计方面将会进一步加快,而互联网电视在内容和生态方面也会加速。两个阵营的竞争加剧是必然。从目前情况来看,老牌电视品牌还是有优势。
相反,老牌电视厂商的在顶住了互联网电视冲击的前三板斧后,补齐了短板,稳住了节奏,强者愈强,继续扩大领先优势。值得关注的是,当互联网派电视品牌的软件和内容渐渐平庸时,老牌厂商的技术优势、硬件价值被重估:曲面电视、ULED分区动态布光、画质引擎芯片、激光显示等吸引了用户关注,成为智能电视差异化的支撑点。
硬件和软件谁能引领新一代电视发展,目前业内并没有定论。苹果CEO库克说过,电视的未来是应用。在当下,占据客厅中心的互联网电视缺乏更丰富、能给消费者带来巨大体验改变的应用(而不仅是视频内容数量)。但是,在应用的闸口还没击穿之前,硬件依然是引领电视升级的主动力,也是最基础的动力。
在加速分化的局面下,2017年有可能出现电视机企业淘汰赛: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将会进一步角逐市场份额;传统电视五强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进一步分化;互联网电视之间相互厮杀,这一幕或在不久的将来上演。
综上所述:2017年电视市场有趣且充满变数,所有的电视品牌都是机会和压力并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毕竟这个市场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的品牌,“多而全”有时候不如“少而精”,2017年必然会有一些电视品牌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