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曾在二战时被誉为“最伟大的医药发明”,如今却由于过度使用在治疗普通感染时而效力锐减。加强抗生素科学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紧迫任务之一。相关专家日前呼吁公众提高对抗生素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维护自身健康。
“超级细菌”可能致使患者治疗复杂化、病死率上升、医疗支出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联合国估计,全球每年约23万名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如2050年仍未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全球年度GDP将下降约1.1%至3.8%。
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抗生素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地域间管理状况差距较大,基层医务人员用药水平不高,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遏制细菌耐药的技术支撑体系存在短板等。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将我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遏制细菌耐药提升至最高级别。
慎重对待抗生素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致力于推动抗生素知识的宣传普及,促进公众认识水平的提高,也将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他号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不断提高用药水平,规范用药行为,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纠正自我抗生素治疗行为。
在医疗机构中,感控和抗菌药物的管理是规范抗生素使用的关键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王平表示,早在1980年,北大医院就成立了国家抗生素研究中心之一的北大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率先开展酶活性和酶动力学、青霉素结合蛋白、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同时,北大医院也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首批成员单位,2012年,北大医院新门诊大楼启用时就取消了门诊输液室,真正需要输液的患者可以到急诊或者收治住院,有效减少了静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北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控制基本稳定在6%以下。
除去医疗机构外,患者也应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2016-2021年抗生素类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目前遏制抗生素耐药的增长没有万能灵药。细菌耐药性问题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全社会各层面都应采取行动降低其影响、限制其传播。群众应知道如何正确识别、慎重使用抗生素,按处方服药,正确洗手、保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同时,呼吁患者、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联手支持国家卫计委实行国家行动计划。
尽管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患病率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但是在过去十年里获得审批的新抗生素的数量却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高峰期时的抗生素数量。而对于严重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而言,情况尤其令人担忧:现代抗生素已经无法治疗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了。而无法治疗的细菌感染正在变成医院和卫生保健机构中的日常现象,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尤其如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大西洋两岸发起了大量的政府和民间倡议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新出现的耐药性问题所造成的威胁,我们必须增加创新性抗生素的研发数量,并且利用诊断技术的发展来保持抗生素的疗效。
获得批准的新抗生素数量太少——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抗生素研究的创新程度远远落后于其它疾病的研究领域,例如肿瘤学研究,因为这些领域的研究者通过阐明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已经研发了出更有效的、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法,并且他们最近对免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向患者提供可拯救生命的免疫疗法。为了促使抗生素的研发取得类似的创新性突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纠正措施,重新激起人们对基础研究的关注,为创新性药物的发现工作提供基础,并辅助临床实践的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致病菌的基础研究来更好地了解病原体,以便研发出新的治疗药物,但是这类研究却遭受到了长期资金不足和短期被人关注的双重打击。虽然人们经常以HIV/AIDS为例,来说明制药业的创新行为如何改善一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但是HIV/AIDS等重大疾病的研究资金却严重不足,已经限制了新知识的产生。其次,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公司所生产的新抗生素数量极少,从而促使大量的学术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从事药物研发相关的工作,例如化合物库的筛选,或者优化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使其具有抗菌作用和类药性。一些研究基金为了弥补制药公司退出药物研发领域后所留下的缺口,向学术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药物研发工作提供了大量资助。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利于致病菌的创新性基础研究。
药物研发行业一直都严重缺乏可用于发现抗菌药物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里,只有两类新的全身性抗生素被投入了市场。尽管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小分子库和常规的天然药物进行了筛选,但是事实证明,发现具有新作用方式的抗生素——这是一个艰巨的科学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