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青霉素产量约为1.74万吨,同比增长0.6%。青霉素按其特点可分为青霉素G类、青霉素V类、耐酶青霉素、氨苄西林类、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等。以下对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
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我国是青霉素工业盐超级生产大国,青霉素工业盐的产能从90年代初的约占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逐步增加到目前的占据世界大部分产能,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占全世界的75%,青霉素行业分析指出,在青霉素工业盐下游产品中,约50%被用作6-APA 的原料,近30%用于出口。
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现从三大状况来分析青霉素行业现状。
1. 青霉素使用不方便。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天然青霉素均是粉针剂,不能口服。我们常用的阿莫西林胶囊,虽然是口服剂型,也建议先进行皮试,阴性后方可使用。青霉素类均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各种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都要进行皮试。
2. 青霉素耐药情况严峻。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由于各类抗菌药物的广泛滥用,造成本身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出现敏感度降低或耐药,从而导致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剂量越来越大甚至无效的情况,其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加。如青霉素原本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3. 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部分头孢菌素在使用前是无需进行皮试的,且可以口服的头孢菌素类品种较多,如头孢克洛胶囊、头孢丙烯片等。
我国青霉素行业集中度高。青霉素行业现状分析,由于产能严重过剩,我国青霉素主要生产企业开始向下游产业链拓展。同时,“限抗令”政策收紧,以及环保政策日益严厉,使得我国青霉素行业尽管产能增长迅速,但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因此行业产量增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