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因电信诈骗案导致身亡的悲剧出现不少,因而金融界相应提供警惕,在2016年9月30日央行出台银行新规,经过几个月准备,终于将在12月1日正式落实,现在有哪些跟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新规呢?
12月1日起,央行关于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的办法就将正式实施。
根据此前下发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个人银行账户被分成I类、Ⅱ类和Ⅲ类、同一个人同一银行仅能开立一个Ⅰ类银行结算账户,分类依据是什么?这项规定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银行、业内人士,对这项规定进行解读。
综合银行业人士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既有的存量账户暂时未受到使用限制,不过,有银行业人士表示,近期可能将提醒用户对不再需要的账户办理相关手续。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认为,央行即将实施的新政背景在于遏制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同时,限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次数,意在引导第三方支付回归到小额支付的性质上。
新规简述:12月1日起,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本人同行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
要求受害者通过ATM机转账是电信诈骗分子最常用的伎俩,因为ATM机转账具有实时到账的特点,因此即便受害人汇款后立刻醒悟,也为时晚矣。
针对这种情况,央行支付结算新规规定,从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ATM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才会办理资金转账,这期间个人可以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受理行应当在受理结果界面对转账业务办理时间和可撤销规定作出明确提示。银行通过ATM机为个人办理转账的,应增加汉语语音提示,并用文字、标识、弹窗等设置防诈骗提醒,无法提示的不得提供转账。
这样的调整会不会对正常的转账业务造成影响?一家银行的客服告诉记者,网银、手机银行转账仍可以选择实时到账,并且完全免费。
新规简述:从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银行为个人办理非柜面转账业务,单日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应当采用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
现在许多银行为方便用户使用手机银行APP,仅凭一条6位数的动态短信验证码,就可以让用户转出几十万、上百万元。因此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另一个惯用伎俩是通过植入受害人手机的木马病毒,截获动态验证码从而盗刷资金。
央行规定,从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银行为个人办理非柜面转账业务,单日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应当采用数字证书或者电子签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U盾,否则将无法转账。个人银行非柜面转账单日累计金额超过30万元,银行应进行大额交易提醒,个人确认后方可转账。
同一家银行的借记卡,换个城市取现却要收手续费,这种收费被网友斥为“银行卡漫游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IT架构工程师向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IT系统数据库的完善,银行卡异地存取款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
一直以来,收取行内异地取现、转账手续费的主要是规模较大的银行,收费标准从每笔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不等,最高50元封顶。华夏、广发等规模较小的银行则没有异地取现手续费。针对备受消费者诟病的“银行卡漫游费”,央行《通知》明确规定,银行对本银行行内异地存取现、转账等业务,收取异地手续费的,应当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即明年1月1日起执行。
新规简述: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
新规尤其是对Ⅱ、Ⅲ类户的开户、使用进行了明确。Ⅱ类账户是存款人的线上投资理财和消费类账户,仅可以与绑定的同名Ⅰ类账户或信用卡账户进行资金互转,可以配发实体卡片。单日最高1万,年累计20万。Ⅲ类户是支付账户,日累计限额5000元,年累计限额10万元。新通知进一步明确,开设一个Ⅱ类户,必须包含申请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绑定账户账号(卡号)、绑定账户是否为Ⅰ类户或者信用卡账户等5个要素。开设一个Ⅲ类户,则至少包括开户申请人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4个要素。
简单说,Ⅰ类账户是全功能账户,常见的借记卡就属于Ⅰ类账户;Ⅱ、Ⅲ类账户则是虚拟的电子账户,是在已有Ⅰ类账户基础上增设的两类功能逐级递减,资金风险也逐级递减的账户。主要区别如下表:
近日多家银行证实,双标信用卡将不再发新产品。施行了14年,带有中国特色的双标信用卡,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近年来由于限制发行磁条卡,双标卡发行量已经很少,现在正式取消也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储户影响其实不大。以后出境游多带一张卡,看似不便,但是却增加了客户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