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车辆 资讯详情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有望领跑全球创新前沿
 智能汽车 2016-01-01 11:08:26

  10月25日,普华永道发布中国内地与香港《2016年智能网联汽车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40%的中国购车者愿意酌情改变品牌偏好,以期获得更佳的网联性能。

  调查同时显示,75%以上的中国购车者愿意在安全性能方面增加投入,60%愿意为使用状态监测、车辆诊断程序和事故数据记录等车辆管理功能提高预算。

智能网联汽车

  “在中国汽车市场,大批精通技术的消费者的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以及市场对于网联汽车需求量的扩大,这些因素促使中国有望在国际创新的前沿拔得头筹。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挑战在于,如何发展和普及适用于中国驾驶条件的科技应用,同时挺进国际市场,掌控智能网联汽车的国际份额。”普华永道中国数字化体验中心汽车与客户服务总监孙凯(Marco Fischer)提出。

  翻阅此份调查可以发现,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我们可以预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年销售额将在五年内增至三倍,从2017年的472亿欧元上升至2022年的1400亿欧元。

  中国购买者非常渴望拥有自动驾驶汽车(超过85%),这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汽车科技的信任度很高,对于驾驶方式的改变跃跃欲试。与之对应,他们对于自动驾驶的一些主要顾虑在于:安全性(91%),网络安全(86%),法律层面的担心(83%),以及费用问题(80%)。

  与此同时,高达80%的中国购车者会主动考虑购买升级服务,以提升汽车的网络连通功能。防碰撞、危险警告以及紧急呼叫等安全性能被消费者列在网联汽车服务的首要位置,接下来才是信息娱乐、导航、车辆状态记录和维护。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网络和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加速新技术的开发,致力于为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提供智能操作服务。

  报告指出,传统整车厂和供应商能够掌控的销售收入将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减少30%。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表示:“传统厂商的优势在于硬件,而在软件方面他们并不擅长,这恰恰是新兴科技公司所擅长的。此外,由于汽车行业研发人才的薪酬无法达到互联网公司的水平,研发的套路和流程也不尽相同。因此,传统厂商较难吸收新型科技人才。”

  他认为,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迎战汽车行业的新进对手——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获得必要的新技术。这将会决定哪些品牌有实力搭建出网联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中国已习惯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的驾驶体验。

  这也是如今全球的整车厂们都在做的事,例如大众向专车公司Gett投资3亿美元;大众、宝马与戴姆勒合作购买诺基亚HERE地图部门;宝马与百度合作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上汽集团与阿里合作打造互联网汽车;通用汽车投资了Lyft打车应用;同时,刚收购了Uber的滴滴公司也与Lyft有合作关系……

  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变化,曾经泾渭分明的企业关系圈,变成了如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网,再也没有一个独立的合作圈存在了。全球多方企业合作正在打破行业边界,在中国创造出复杂而全新的汽车生态系统。

  但无论传统厂商如何投资、甚至收购一些科技公司、服务公司,他们对未来出行市场的收益掌控能力已不会像现在这样占据着统治地位。比如入股滴滴的北汽集团实际上只占有了滴滴很小一部分股权,对应的收益则也是一小部分。

  报告中的一项数字指出,未来5年,经济型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销售额将增长4.2倍,这是否意味着在该领域产品扎堆的中国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彭波认为,虽然中国积极拥抱互联网,但由于软件开发技术上的差距,中国品牌在智能网联技术上仍然难以与同级别的合资品牌相竞争。因此这增长的“4.2倍”中,或许仍有很大一部分将被合资车企所瓜分。

  普华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认为:“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迎战汽车行业的新进对手——高科技企业,就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获得必要的新技术。这将会决定哪些品牌有实力搭建出网联生态系统,从而改变中国已习惯数字化生活的消费者的驾驶体验。”

  中国会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吗?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了要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智能制造,这其中也包括汽车领域。由此看来,中国市场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网联汽车时代的来临。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技术方面研究的本土企业将得到政策扶持,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市场领跑者。更多相关行业信息可查阅《2016-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

  本次报告收集了中国内地和香港购车者的3000多份问卷,揭示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与车载数字化连接性的一些观点。智能网联汽车,顾名思义就是直接连接互联网的汽车。直接与互联网相连也使得汽车可以自动连接到所有其他的相连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跟踪设备、交通信号灯和其他机动车辆,甚至是家用电气设备。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智能汽车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