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医疗服务 资讯详情
上半年孕妇死亡率增长30% 二孩政策放开影响或为其原因
 孕妇 2016-01-01 09:39:26

  “全面二孩”放开后,曾有不少学者、公众担心短期内生育量的增加,恐使妇幼保健体系难堪重负,而近日国家卫计委统计的一组数据,似表明这些担忧并非多余。

  据9月27日,国家卫计委召开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视频会议,会议公布数据显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半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

  根据调查,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1/10万和8.1‰,比2000年分别下降62.1%和74.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妇幼健康高绩效国家。

  然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提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

上半年孕妇死亡率增长30%

  2016年上半年孕产妇死亡率为什么会陡然上升呢?

  有观点认为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加剧了妇产医疗资源的供求矛盾,同时生育年龄过大等因素也会增加孕产妇二次怀胎的健康风险。

  尽管国家卫计委称,9月27日,国家卫计委已专门召开会议,分析了目前妇幼健康服务面临的挑战,即“生育需求快速增长,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孕产妇死亡率有升高趋势”,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新增产科护士和助产士14万名。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产科医生的培养并非短期之内就能完成,接下来适龄夫妇的生育量还会上升,这意味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将持续存在,而且随着孕产妇数量的增加,剖宫产泛滥所带来的问题或许会更加明显。

  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

  首先,人员短缺,造成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重。产科、儿科医疗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投入多回报少,人才流失严重。同时,产科、儿科医护人员中年轻女性较多,自身生育需求较强,人力资源显得更加不足,因此,经常出现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

  其次,工作要求高,造成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的压力。孕产妇和新生儿突发情况多、病情变化快、家属期望高、救治难度大,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对医生形成一种技术更先进,理论和实践能力更高的精神压力。

  第三,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心理压力大,比如医患关系。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和技术的应用,医疗机构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加,即使处理产妇难产时,如实告知家属,让其在手术和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详细列出手术的后遗症、并发症,但是仍会出现产妇、孩子或者两者都保不住的结果,极容易导致医患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高龄孕产妇风险大

  孕妇本身的身体状况,也会引起二次怀孕期间的健康风险。

  在医学领域,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孕产妇,或受孕时34岁以上的孕产妇,就可以算作高龄孕产妇。

  据2011年-2015年全国卫生统计公报,在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中,产科出血居于首位,其次是羊水栓塞,接着就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合并心脏病。

  剖宫产手术史,是导致高龄孕产妇及其他年龄段第二次怀孕的女性,健康风险增加的另一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之后几年间,中国剖宫产率一度在2014年降至35%,但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0%-15%范围内的水平。

  虽然剖宫产能减少由胎盘、脐带等因素引起的,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几率,避免女性因自然分娩导致阴道松弛,进而影响性生活,但剖宫产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比如可能造成产妇大出血,或术后血栓、感染等情况。

  “一孩政策”时期,很多孕产妇只能生一个孩子,不会太考虑剖宫产的风险,可“全面二孩”放开后,有些家庭可能会想要第二个孩子,这时有过剖宫产史的孕产妇如果第二次怀孕,其发生子宫破裂、前置胎盘等情况的几率会增加,这些异常情形将危及孕产妇生命。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孕妇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