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对于很多在外忙碌的子女来说,无暇照顾家中老人是个不小的烦恼。随着李沧区残联与青岛居安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残疾人居家托养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模式试点,有望解决子女们的烦恼。
异常情况终端自动报警
老人走丢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带有GPS定位功能的安全镯会自动向监护人发送老人当前的位置;一旦测出老人心率超过100,安全镯会自动报警,并将当前身体表征信息发送给监护人;老人在屋内不慎摔倒,按下快速拨号键,护理人员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获知并赶往现场……基于物联网平台和传感器终端的“智慧养老”,让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和养老护理变得便捷、安全。
8月28日,记者来到李沧区李村街道办事处柳阿姨的家中,因高血压导致偏瘫的她成为李沧区首批免费试用安全镯的老人。
戴在田阿姨左手上的安全镯,外形类似手表,正方形的“表盘”是个触摸屏,屏幕界面设有通讯录、电话拨打、GPS定位、心率监测几个图标分别对应其功能,屏幕右侧有一个快速拨号键可以一键拨通托养中心服务平台。记者用手触屏幕拨通中心的电话后,与接线员寒暄了几句。
“我们的安全镯有心康和心安两种机型,心安带有定位功能,主要针对容易走失的失智老人;心康系列有测心率的功能,比较适合老年病患者。”李沧区残疾人居家托养中心主任毛文杰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免费发放了20台心康系列的安全镯给老人使用。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的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所谓安全镯,是基于安全健康智能监护云平台的一种佩戴式智能终端,采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呼叫中心等技术,与专业居家服务理念相融合,为用户提供安全监护与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佩戴安全镯,监护人可以通过云平台随时查询佩戴者的位置和心率,随时掌握佩戴者的生命体征。
李沧区残联有关负责人透露,近期还将采购160台安全镯,免费发放给失智、失能残疾人使用。
电子派单护工上门服务
在李沧区残疾人居家托养中心,当田阿姨按下屏幕上的“SOS”键后,信息管理平台的屏幕上就弹出了老人的家庭住址、健康状况、监护人电话、街道和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等信息,接线员接听电话后按下电子派单键后,居家托养中心的家政服务员将在约定时间内到达田阿姨家。
“这个平台就是个指挥中心,近500名重度困难残疾人信息全部收入其中,谁拨打电话,谁的信息就会显示在屏幕上。”毛文杰指着电脑屏幕介绍说,平台运行已有3年,服务全区500多名残疾老人。为此,中心组建了一支专职服务团,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服务,来支撑“智慧养老体系”。
迟素霞是居安家政公司的护工,从去年6月份开始,她就负责田秀英老人的居家护理工作,每周一、三、五到田阿姨家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除了这规定的4个小时免费服务外,平时老人家里有事,刘大姐也会尽量过去帮忙。
“照顾残疾人本就吃力,还得和老人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真正开心舒心,所以我们前期会对护理员进行3个月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和满意度调查来查找自身不足。”毛文杰说,高科技终端和信息平台只是前期的预警和信息搜集,最终还需要落实到服务上,因此后台服务团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智慧养老体系”才算完整。
政府购买服务值得推广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从免费提供平台呼叫服务,到免费发放安全镯智能终端,李沧区通过政府购买居安家政公司这一社会组织提供的助老服务,正逐步对全区符合条件的独居老人、残疾老人提供免费“智慧养老”服务。
“根据国家规定,每个残疾人每月会获得420元的补贴,政府就是拿这个钱来购买我们的服务,要是根据目前家政行业市场价格,420元远远不够支付我们员工的劳动。仅残疾人居家托养平台这3年我们前后就投入了四五百万,从利润来讲是亏的,但我们愿意做这个事,一方面是出于社会责任,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和政府合作,来打造一个全市乃至全省的家政品牌,树立行业标准。”毛文杰表示,为保证第三方服务质量,平台所有操作全程录音,回访记录也备案在册,随时可以抽查和监督。
此外,李沧区政府还成立了银龄幸福助老服务中心,对全区助老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审查、统筹协调。各街道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制订了老年人花名册、会议记录簿、活动记录簿、维权记录簿、走访慰问记录簿、接收捐赠记录簿、固定资产记录簿、老年协会收支账“一册六簿一账本”规章制度。
如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这种模式,李沧区已经构建起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安全保障”的服务网络,形成以协会组织为依托、以社会组织服务为平台、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一站式社区居家托养机制。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对于一些患有疾病的失能老人来说,家人将他们送进托养中心后,最担心的就是工作人员看护不够细心,导致老人意外走失或受伤。如今,这个问题也有了解决的办法。记者从失能老人托养中心获悉,该中心引进全市首个物联网智能托养云服务平台,每个入住的老人都要佩戴人员识别卡,一旦老人离开指定区域,智能托养平台就会在第一时间报警,老人也可以在需要帮助时按识别卡上的求助钮,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离开指定区域系统会报警
在失能老人托养中心多个楼层,目前都已装上物联网智能托养云服务平台的终端系统。而终端系统的外形就像一个液晶电视,上面会不断滚动播放各种信息。
“我们中心入住的老人都是失能老人,有行动不便和失智两种。”无锡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更好地看护这些老人,他们引入物联网智能托养云服务平台,具备定位和报警两大功能。首先,他们会给每位入住该中心的失能老人发放一张人员识别卡,该卡能够实时记录老人当时所在的具体位置。中心则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为他们设定活动区域,当老人离开该区域或者在某一点滞留时间过长,系统就会报警。“很多家属会担心老人在厕所里滑倒。”这位负责人说,如果老人滞留厕所超过一定时间,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便会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看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在护理方面,家属担心的就是失智老人走丢。有了这个平台,一旦失智老人离开指定区域,系统也会报警,可防止老人走失。
护工完成护理需刷卡确认
失能老人入住后,托养中心会第一时间录入老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生活护理信息、健康护理信息、联系人、服药记录等,并据此为每位老人制定个性化服务项目。“比如有的失能老人在饮食方面会有特别的忌讳,还有的老人因为身体状况需要按时服用药物。”该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会根据这些情况为每个老人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计划,并细分成每天的服务项目,记录在平台里。这样一来,只要护工进入自己的系统平台,就能看到自己负责护理的老人特有的生活习惯,以及每天需要服务的项目,根据老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
此外,为了防止护工因为疏忽遗漏某个护理项目,托养中心的护工每完成一个服务项目,就需要刷卡确认。一天结束后,护理人员能在平台上清晰地看到自己是否遗漏了某个护理项目,确保入住中心的失能老人得到保质保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