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影视业 资讯详情
详解官员扫街事件摄影切忌表演痕迹拍出下基层新意
 摄影 2014-01-01 10:58:53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3月24日,叙永各界齐聚春秋祠广场,举行《践行群众路线、整治城乡环境、创建优美县城》万人誓师活动,拉开了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域清扫活动的序幕。叙永县委书记王波亲临现场发出动员令,并带头上街大扫除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城区车辆乱行、摊位乱摆、垃圾乱扔等“五乱”现象,全民动员整治县城环境。县委书记亲自领导带头,责任区域划到人,凸显该县对美化县城的重视,具有不搞好城市环境势不罢休的决心。当地政府部门的这些举措,确实能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是值得赞扬的。

  阅读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缩微摄影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这阵子官员带头扫大街时有曝光。这边,小编视线还没离开“芬姐”;那边,四川叙永县委书记王波扫大街的新闻,又被曝出来。扫就扫吧,不是啥新鲜事,可网上还爆出照片显示有摄影师随行蹲地拍照,弄得一时质疑声四起。大街固然都会扫,但真要扫出水平,还是有些讲究。官员亲历亲为扫街本无可厚非,结果邂逅一摊口水,若有官员想避免差评,不妨好好看看这份“扫大街指南”。

  【摆事实】

  平心而论,官员扫大街,还真是屡见不鲜。小编依据其形式、内容把它分了类,典型的有:“本色出演”型,如河南商丘城管局副局长轩敬杰,一直带着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这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扫大街成习惯”了;“偶尔客串”型,此前媒体曾曝光,有地方组织公务员集体扫大街,体验环卫工等群体的艰辛。

  王波书记跟“芬姐”可以说是“处境”相怜。扫大街是多少年来很多官员的常规动作,可是都在摄影师的问题上没处理好,成了扫大街的失败案例。

  【讲道理】

  就舆情反响看,同样是“扫大街”,或者不局限于“扫大街”的行为,有的得到差评,有些就能赢得赞誉一片。成功的案例,如陕西公安原副厅长陈里微博邀请农民工吃饭等。

  他们被舆论认可,原因倒不在不是“有意”的。实质上,公众对“摆拍”式扫大街或坐地铁,也没有什么本能反感。哪怕它是“秀”,也无可厚非。小编记得国外学者米诺格讲过一句话:“政治的实践有时被比作演戏。政治家与演员显然属于彼此相关的族类。”而扫大街,也是“演得好”的一种法子。只要“扫”得好,它也能促进官民良性互动、消除隔阂。

  问题是,有些官员扫大街,还不太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氛围,报道细节经不住公众挑剔的目光,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舆论调笑的对象。

  【下结论】

  依小编看,新时代官员“扫大街”,就该注意“方法论”:

  首先,如果一定要带摄影师,摄影师的使用要专业。既不能把专业摄影师说成网友,也不要让摄影师出现在照片中,切忌“表演”痕迹太明显。

  其次,要让“扫大街”成为一种经常性、规律性活动。不能是“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再次,“扫大街”要扫出新意。很多官员费力不讨好,主要就是方法陈旧,让公众看了腻歪。比如,手持扫帚扫大街和开着环卫车扫大街就是两码事,前者无创意,后者则反映了环卫水平的提升,当然,前提是官员有相关驾驶资格。

  此外,宣传要适度,能低调则低调。“扫大街”是官员的本职工作,若是做了本该做的事情,就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也无需摄影师出场。

  最后,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民众自发的上传、转发,胜过十万网络水军。

  大街固然人人都会扫,但真要扫出水平,还是有些讲究。若有官员想避免差评,收获好评,不妨好好看看这份“扫大街指南”。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近年来不断有官员扫大街被曝光,也有一些领导为了创卫或宣传之类的目的,都曾经这么干过。每一次类似消息被曝料,结果总会成为舆论的焦点,有人赞扬有人批。这次县委书记扫大街,就因为旁边有人照相,难道就能断定这是典型的作秀,玩“花架子”?显然不应该。如果不进行宣传,如何能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整治环境的队伍中去?县委书记扫大街,这是官员思想转变的一个缩影,由管理职能向服务社会转变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好事。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对于县委书记扫大街,这是回归本位的表现,我们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官员通过亲身体验其中的苦与累,可以加强对一线劳动人民的理解,了解群众所需,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工作才能得以改进,为群众谋利益、解决困难才能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而且,我们更应该鼓励更多的官员下到一线,体察民情。一位官员能够主动下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这样需要勇气与胆量的。笔者希望,大家不要盲目地去批评每一位下到群众中去官员,不要过度去怀疑他们的动机,“作秀”之类的话,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群众路线上不敢前进,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相反,如果遇到每一位敢于“扫大街”的官员,给他们来点掌声,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走出来体验群众的工作生活,进而解决群众所需,真正让群众满意。

  官员扫大街,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希望大家不要用偏激的思想去看待,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问题。别把每一次“官员下基层”都理解为作秀。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摄影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