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互联网应用 资讯详情
淘宝网出现代理扫墓新兴服务业务引网民褒贬不一
 服务 2014-01-01 14:42:38

淘宝网出现代理扫墓新兴服务业务引网民褒贬不一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电影《私人订制》里代人扫墓哭丧的情节已成为现实,近日淘宝网出现了代客扫墓的业务,买家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代哭、代献花等,收费500元左右。那么扫墓作为清明文化的一部分,一旦演变为商业行为,是否有违伦理?随着现代人迁居移民越来越多,祭扫文化又该如何演变?随着代理扫墓业务的出现,会有多少人选择这样的业务?

  现象

  代客扫墓内容多 钱可代哭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据了解,陵园“代客扫墓”是为了给那些因实际困难无法赶来扫墓的人提供方便,一般只收取物料成本费。“一般普通的代扫墓包括上坟等,工作人员会代替客户进行祭扫,会拍视频发给客户,收费是200元。”记者搜索网络发现,一些网店也推出了“代客扫墓”业务。记者在淘宝网输入“代扫墓”,出现381家网店,包括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价格从几十元到千元不等。网店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墓仍然提供该项服务,除了简单的祭扫外,还提供祭扫加墓碑装饰等服务,价格200元起,需要客户提前预约。记者发现,虽然提供这种业务的网店不少,但多数店铺都显示“0笔交易”。

  承诺

  视频作为支付凭证

  市民马先生3月30日告诉记者,他在淘宝购物时发现了有网店在出售“代客扫墓”业务,“没空扫墓的话,可以花一些钱请别人代替自己去扫墓。”

  记者在淘宝网搜索“代客扫墓”,粗略统计了一下,有20多家网店在出售“代客扫墓”业务,范围涵盖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很多城市。记者点击了十几家网店后发现,这些提供“代客扫墓”服务的网店,服务项目基本一致,一般包括清扫墓地、敬香烛鲜花、三鞠躬、读悼词、墓地打扫、装饰等,收费500元左右。

  扫墓过程持续大概20到30分钟,在扫墓结束后可以拍照片或视频,作为支付凭证。

  更多行业报告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8年殡葬服务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

  反应

  交易数多为“0”

  “全套的488是花篮,一般的388是一束,简单的288一枝花,全按流程来。”一名店主称,如需要下跪三拜、代哭或敬酒这些特殊服务外,还需要再加钱,“单人跪下叩头三个,每人增加一百元”。

  该店主称,开始正式进行祭奠仪式之前,保证到场人员整理着装,去除身上任何滑稽元素,顾客亦可通过手机对亲人诉说哀思、对故人告慰。“前天还接了一个,他出国在外实在回不来了。”该店主称,其也建议顾客“自己能做的还是自己做,但总有些人不方便。”

  记者浏览了众多提供“代客扫墓”的网店后发现,真正购买这种服务的人寥寥无几,除一家山东的网店显示有一笔交易外,其他店铺的交易量都是“0”。

  对此,居民苗先生称,找人代替自己去扫墓总感觉对不住长辈,“我如果在外回不了家,我宁可自己在路边烧纸。”居民雷先生也称,扫墓本来就是为了尽孝,维系与宗族和祖先的关系和认同,“仪式如果代行,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记者也在街头随机采访20名市民,10名年轻人表示从没去扫过墓,两名年轻人表示可以接受,剩下8名受访者表示不能“代客扫墓”方式。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而一些市民认为,清明节扫墓,不仅仅是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也是一家人团聚踏青的时刻,是追思故人,亲人团聚最好的时刻,理应身体力行。

  专家说法

  代扫丧失扫墓祭拜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建嵘表示,我国古代也有“代扫墓”存在,范围仅仅局限于亲朋好友之间。

  “代扫墓过去在中国传统历史上都有过,因为回不去,但是代扫都是亲朋好友。”于建嵘称,由于社会发展变化,很多人远在他乡,不能回乡扫墓,“让亲朋好友代为祭奠一下,这是有的,但是很少,一般都是自己去扫墓。”对此,于建嵘称,淘宝出现此业务无需大惊小怪,但也不值得推广。

  于建嵘称,从本质来讲,清明的拜祭表达的是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从这个角度分析,尽孝心还需亲力亲为,这样才能让逝者得到安慰,“把清明扫墓变成商业化不太合适,我认为丧失了扫墓祭拜的本质,就没有意义了。”

  法官提醒:请人代哭也应保护隐私

  对于“代理扫墓”这项新兴的服务,网民褒贬不一。对此,房山法院易镁金法官表示,“祭奠权”或称“吊唁权”、“悼念权”、“尽孝权”,通常是对已经去世的亲人表示悼念和敬意的一种情感活动。祭奠权的代理行使虽然很难被一部分民众所接受,但由于其并不违反法律、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为“合法”的民法原则,此种代理行为是被法律所默认的。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员表示,“代理扫墓”在祭奠人(委托人)和代理扫墓人(被委托人)之间形成一种“有偿委托合同关系”,受托人通过“多媒体视听资料”向委托人交付服务成果,委托人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给付对价,完成交易。但由于多媒体视听资料具有更改的技术可操作性和传播的简易性,容易出现法律风险。如,受委托人利用死者家属或亲友不在现场的漏洞,通过网络技术制作虚假的祭祀场面,骗取活人的钱财,所以在接受“代理扫墓”服务之前,应该签订明确的服务合同。此外,由于委托人在接受“代理扫墓”服务时,会将自己及家人的一些个人信息提供给代理公司,委托宣读的悼词中可能也会涉及一些家庭情况和个人隐私,所以市民在接受“代理扫墓”时,应注意个人信息的流失,注意隐私权的保护。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服务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