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前日上午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开市。当日,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和上海石化共购买了申能集团6000吨碳配额,完成了基于配额的首笔碳排放权交易。紧随上海之后,北京碳排放交易将在今日上线。年底,天津和广东也将会上线。
在2013年至2015年的试点阶段,上海市纳入配额管理范围的试点企业有191家,主要来自于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以及宾馆、商场、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周强介绍,对于产品(服务)形式较单一、能够按单个产品(服务)确定排放效率基准的行业,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分配,如电力行业和航空、港口、机场等非工业行业。对于产品类别多、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尚不具备使用基准线法条件的行业,采用历史排放方法,如钢铁、石化、化工等所有工业行业,以及非工业行业的宾馆、商场、商务办公等大型公共建筑。试点阶段,企业2013年至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配额全部实行免费发放。试点企业已通过登记注册系统取得了各自的配额。
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主要针对行政区域内源于固定设施的排放。其中,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与间接排放量之和大于1万吨(含)的单位为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年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责任,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其它单位可自愿参加,参照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管理。符合条件的其他企业(单位)也可参与交易。
重点排放单位可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其排放量(1吨核证自愿减排量可抵消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用比例不得高于当年排放配额数量的5%。其中,北京市辖区内项目获得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必须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对想使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的企业来说,每使用一吨的CCER其中就得“搭售”半吨的本地项目,对本身项目储量不算大的北京来说,这一规定将带来本地CCER减排量的走俏;并将增加企业使用CCER抵消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中国,碳交易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上海的市场只能在上海有效,深圳只能在深圳,如果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就要基于一个条件,配额能够跨区域的认可和流动的碳市场,备受关注。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在国内7个地区开展碳交易试点,目的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的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欲先人一步掌握最新报告请查阅《2013年普通二氧化碳气行业国内外渠道市场发展(投资)比较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