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遥远 如何解决困境是重中之重
 转基因水稻 2013-01-01 10:33:35

  据中国报告大厅记者了解: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参加了活动方所组织的报告会,并参加了设在华中农大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

  在报告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透露,2013年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

  院士上书力挺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

  在19日的晚宴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在活动中作了题为《作物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

  张启发在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前景表示悲观,“2009年5月,在11年的争取之后,我们研究的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Bt汕优63取得了国家所颁发的安全证书,当时我比较乐观,但现在4年过去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更遥远了”。

  张启发透露,2013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61名院士在建议书中写道,‘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对科研影响非常大’,同时院士们指出农业部的不作为。”

  为什么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会陷入困境?张启发说,在2000年前后,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那么多人冒出来反对转基因。张启发直言,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步伐的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环保组织反对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有风险

  “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部负责人俞江丽说,“绿色和平”一直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一旦其商业化而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未来潜在的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

  俞江丽说,很多转基因水稻研究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国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10年来,他们不断从国家的各个层面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有着明显的利益驱动。

  争议焦点

  为什么要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

  张启发表示,过去50年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基本上是按照每年1%的速度递增,就是每年增产1%。国际水稻所做了一个技术预测,要实现粮食安全关注的目标,增长速度起码要做到1.2%,最好能达到1.5%,无论是中期、短期还是长期,关键问题都是要提高品种的潜力。而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到2050年会增加到90亿,90亿人口如何吃饭的问题是全世界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粮食生产的资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也需要同等的关注。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之下,进行作物育种、发展具有改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已经是一个必须。

  而对于老百姓而言,更关注的显然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对此,张启发表示,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转基因水稻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