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能源设备 资讯详情
新型投资模式挺进地源热泵市场
 热泵 2008-01-01 08:42:00

      本报记者 马琳 北京报道
  3月18日,彼得·帕西刚抵北京,便展开了异常忙碌的行程,上午开会,下午飞往上海考察。作为亚洲清洁资本(Asian Clean Capital,ACC)首席运营官,他正忙于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及广东等地推广地源热泵应用第三方投资模式,以期先行抢占市场。

  “这是ACC公司在考察良久、并意识到中国节能减排的机遇后作出的决定。”帕西表示。此前ACC在香港投资电信领域,目前已完全转型至节能减排,转换正是因为看好大好的市场机会。他们投资选择了两个方向,一是工业余热回收,一是地源热泵。

  而与ACC有同样眼光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了解,国外能源领域的企业和投资者正将目光转向中国的节能市场,包括欧洲有很大一部分基金在跃跃欲试,而ACC的大部分资金便来自欧洲。

  第三方投资模式

  帕西此行飞往上海,正是与之前洽谈的项目进行沟通。“目前来看,沟通比较顺畅,还有些细节需再议。” 他表示。

  在上海的一家地产公司的会议室,帕西和这家可能的合作伙伴正在商量其下的两个大型社区的地源热泵系统。在这里,听不到他们讨论技术方案,发展商也不在专著于了解系统方案、初期投资和节能效果,而受到关注的则是计费、费率、基准线、最小用量以及折旧。

  而ACC所设计模式即第三方投资模式,是指由投资商组合最优的设备商、工程商及材料商为业主服务。在整个过程中,甲方不需要任何费用,只需按照约定支付能源使用费,价格按照市场调节,如水、煤、燃气的费用即可。

  据了解,按照这一模式运营,项目夏季的节能空间约在40%,冬季可实现50%的目标。节能空间的增大是ACC方面决定投资的重要原因。

  而在第三方投资项目的遴选上,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主席徐云生表示,会选择体量大、运行频度高、实施代价低的项目。而每个项目都不一样,ACC有自己的专门的有经验的技术和财务人员对每一个项目做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实际上,是否采用地源热泵,一直是许多发展商感到困惑的事情。即使召开专家论证会,和设备商以及工程公司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大量的时间做市场的调研,最终仍然可能会出现“该上的没有上,不该上的上了”的情况。

  而这一切在第三方投资人内部的一个小组里都可以解决了。ACC其中的一个合作伙伴——上海的一家国际地产发展商,表现出对这一投资模式的兴趣,在第二次会面时就达成了意向。

  其实,许多地产商对绿色建筑的承诺一直受到各样的限制。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使用最好的系统,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但另一方面,采用新的系统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该地产商的负责人表示,以地源热泵为例,它和地质结构、建筑功用的关联度非常大,其系统的构成也不是一个标准的过程,施工企业更是良莠不齐,虽然我们有良好的愿望,但的确感到无所适从。即使签约以后,由于涉及到特殊的施工程序,我们的监理人员对施工程序的监控,质量的保证也是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现在,所有这些都可以由第三方的专业投资公司来承担。他们与设备供应和工程服务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极大地减少工程的风险和运行效果的不确定性。”

  市场洗牌

  一直以来,国内地源热泵市场竞争激烈。在市场中,设备商、工程商向甲方推销产品时,甲方通常比较迷茫,比如开发商需要一些节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需求若释放到市场中,会有10家甚至20家企业蜂拥而至,每家企业在价格、技术、方案方面均有差别,并拼命地低价竞争,产品质量不保,最终导致行业受损。

  一般来看,地源热泵的合理施工价位是400元/平方米,但现在可以低到150元/平方米。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利润,但在坚持;有的企业只能低价竞标。而健康的状态应是企业拥有合理利润空间,在合理利润空间下实现工程质量的优质和效果。

  业内人士提出了包括设立市场准入制度,设立企业等级等制度来规避上述市场状况。

  “这些方法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一点都不乐观。我倒是觉得,如果第三方投资这种模式能够生存,将给地源热泵行业带来无声的改变。因为作为投资人,其回报不在销售产品,而是获取节能的收益和能源费用。” 徐云生介绍。

  但这样的投资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开发商伙伴的资信,地产项目的销售情况。“如果地产项目不能短时间内销售,我们也就立即被‘绑架’了。因为只有入住和使用我们才有回报。”帕西说。

  其他的风险还包括费用收取以及最小用量等。而在管理方面,同时运作百个项目所面临的管理风险及政策风险也是存在的。正是由于可能的风险,ACC第一期的项目投资不会超过3000万美元。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热泵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