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二极管行业经历了市场规模波动与结构性调整,中国作为重要市场,在供需格局与技术升级方面展现出显著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新兴领域需求扩张,二极管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二极管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全球二极管市场规模在2023年经历调整后,2024年达到41.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回升至43亿美元。中国市场方面,2024年规模达91.52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96.79亿元。细分领域中,TVS二极管2024年全球规模达15.8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至17.4亿美元;稳压二极管2024年全球规模约87亿元,2030年预计达3.48亿美元;功率二极管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6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二极管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差异化需求。
中国二极管2024年需求量为707.81亿个,2025年预计增至747.41亿个。进出口方面,2024年进口数量达1620.60亿个,金额28.91亿美元;出口数量1814.34亿个,金额24.93亿美元。2025年1-7月进口均价为0.05美元/个,显示二极管产品正朝着高性价比方向发展。同期分立器件产量达1.6万亿只,表明中国在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领域的制造能力持续增强。

新能源汽车对二极管产业的拉动作用显著。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2030年预计突破5000万辆。单台新能源汽车需使用超2000只二极管,且通过AEC-Q101认证的车规级二极管享有20%-30%溢价。这为二极管企业带来明确增长空间,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演进。
2024年上半年,部分企业半导体设计销售同比增长40.96%,半导体器件收入增长11.36%。2025年第一季度,有企业营收达15.79亿元,同比增长18.9%。在政策引导下,二极管国产化率目标设定为2025年达到70%,目前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已超过37%,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技术发展方面,2025年量子门操作时间将达到10微秒级,保真度达99.9%。材料领域,SiC二极管价格维持在18-22元/只,预计2030年市场份额将提升至25%。这些技术进步将直接促进二极管在量子通信、高速计算等高端领域的应用突破。
QLED显示市场2024年中国规模达300亿元,2025年预计增长至500亿元。半导体分立器件全品类2024年中国销售规模为4249.9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4547.4亿元。这些关联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二极管在消费电子、显示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更广阔空间。
综合来看,二极管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全球市场稳步复苏,中国产业链竞争力持续增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引擎。未来随着国产化率提升与新材料应用深化,二极管产业将迎来更均衡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