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中国电影产业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双重驱动下,区域化布局与“影视+文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趋势。第3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于11月11日至15日在厦门举办,期间“轻舟计划·短片季”盐城篇的亮相,不仅展现了地方文旅与电影产业结合的创新实践,更透露出国家对电影创作扶持、产业生态构建的政策导向。数据显示,盐城通过“四个三”战略布局,正加速打造“短剧之城”,成为电影产业区域化发展的典型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影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在“跟着电影去旅行”政策指引下,盐城以“NICE盐城·短剧之城”为核心定位,整合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30+场景资源,构建“三大基地”“三大服务”“三重政策”的产业框架。东大门影视基地、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及燕舞(大纵湖)剧工厂形成“黄金三角”格局,为电影拍摄提供全流程支持。通过政策激励与场景赋能,盐城正吸引全国影视机构及人才,推动电影产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轻舟计划·短片季”盐城篇的4部短片《候鸟人》《粉墨》《老爹面子仗》《再见董永》,全程在盐取景,融合生态、非遗、文旅等元素,以光影语言讲述城市故事。该计划通过扶持青年影人,探索“影视+文旅”模式,推动电影创作与地方文化双向赋能。数据显示,盐城凭借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为各类题材电影提供“一镜到底”的拍摄条件,成为电影创作的天然基地。
电影节发布的“学子计划”“角色计划”“轻舟计划”,分别针对学生、新人演员及地方产业联动提供支持,凸显国家对电影人才培育与产业创新的政策倾斜。盐城通过出台“三重政策”强化激励引导,吸引影视剧组、专业机构落户,形成涵盖制作、服务、衍生开发的全产业链生态。这种“政策+资源+服务”的组合策略,为全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化样本。
依托电影短片取景地,盐城创新推出多条电影主题旅游线路,并联合媒体发起盐城电影打卡地挑战赛,推动电影IP转化为文旅消费新场景。数据显示,电影节期间4部短片的集中展映及互动活动,将加速盐城“天然影棚”形象的传播,实现“影视赋能城市,城市反哺影视”的良性循环,为电影与文旅融合提供新范式。
2025年的中国电影产业正通过区域化布局、政策扶持与跨界融合,释放新的发展潜力。盐城以“短剧之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创新与文旅联动,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沃土,更探索出地方经济与电影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随着“轻舟计划”等项目的深化,电影作为文化载体与经济引擎的双重价值将进一步凸显,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