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聚酯行业正经历产能集中释放与利润微薄的双重挑战,政策调控与企业自律成为化解行业“内卷”的关键举措。近期,相关部门召开重点聚酯企业座谈会,聚焦行业运行现状与产能规划,为聚酯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本文通过梳理当前聚酯行业供需矛盾、企业策略及政策影响,剖析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聚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聚酯行业处于产能集中投放期,但企业盈利状况普遍不佳。2025年1—10月数据显示,PTA行业面临显著“内卷式”竞争,其开工负荷均值不足80%,10月下旬现货加工差最低跌至不足100元/吨,远低于行业正常成本。同期瓶片行业加工差均值约400元/吨,最低时跌破300元/吨,企业长期处于现金流亏损状态。
尽管部分头部企业年亏损额可达15亿~20亿元,但短期内产能大幅出清可能性较低。多数装置投产时间较短,且行业产能利用率仍高于2014—2015年下行周期的底部水平,与国内工业品平均水平相比仍具韧性。
面对低利润困境,聚酯企业通过自发性调整产能利用率实现行业自律。2025年6月瓶片加工差触及300元/吨后,行业开工率从88%降至70%附近,加工差随后回升至550元/吨,创近一年新高。这一修复既源于企业联合减产,也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
重点企业采取的策略包括延长装置检修时长、减少新产能投放等。PTA主流供应商检修频率显著增加,部分老旧产能进入长停状态,而瓶片头部企业自6月底持续减产至10月底,社会库存下降与需求回升形成共振。
2025年10月底以来,聚酯板块价格快速反弹,主因包括成本支撑、需求提振及政策预期。原油价格回升强化了成本端支撑,同时“双11”备货与全国降温推动纺织服装消费回暖,织造企业订单环比改善,涤丝产销放量。座谈会释放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提振市场对行业减亏措施的预期。
然而,行业仍面临挑战。分析师指出,11月纺织生产负荷或因季节性因素回落,聚酯需求存在转弱预期,加工差修复空间受限。未来盈利改善的核心仍在于产能增速放缓与需求稳定增长的匹配,尤其是2026年新产能投放节奏将直接影响供需平衡。
尽管短期压力犹存,聚酯行业已开启结构性调整。头部企业通过优化产能布局、推进节能减排及技术降本,逐步摆脱“内卷”困局。2025年数据显示,行业技术升级已接近成本优化极限,未来竞争将更聚焦于差异化产品开发与产业链协同。
政策层面,相关部门持续引导行业自律与产能有序释放,推动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随着前期新增产能逐步消化,叠加消费端复苏动能增强,预计2026年聚酯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回升至75%以上,加工差有望稳定在600元/吨水平,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将显著改善。
2025年聚酯行业在政策引导与企业主动调整下,初步遏制了“内卷”态势,但产能过剩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通过减产自律、技术升级及新产能审慎投放,行业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需关注需求端持续性与国际油价波动对成本的影响,预计中长期供需结构将趋于平衡,头部企业盈利空间有望稳步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