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中国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于2024年国庆期间呈现显著分化。北京、上海受益于前期新政刺激实现成交增长,广州则因供应节奏调整导致整体微降,但"红盘效应"持续凸显购买力韧性。房产中介作为连接供需的关键环节,在数据驱动营销、技术赋能服务及策略优化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市场波动中的重要稳定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房产中介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北京与上海凭借8月政策调整(如放宽五环外限购、松绑外环购房套数限制)在国庆期间延续热度。数据显示,北京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达0.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上海日均成交0.62万平方米,同比增3%。房产中介通过精准解读政策红利,配合特价房源、家装补贴等营销组合拳,有效激活改善型需求释放。例如,上海浦东新区某高端项目推出170平方米大户型清盘策略,单盘销售突破1.96亿元;北京海淀豪宅项目吸引214组客户到访,套均成交价达2600万元。
广州市场虽因前期集中开盘导致国庆期间供应减少(假期仅推9盘创近5年新低),但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差异化服务实现局部突围。越秀地产琶洲南TOD项目单日销售额冲高至2亿元,万科黄埔新城提前完成认购目标并达成2.21亿元成交额。房产中介广泛运用VR看房、AI客户画像分析及实时价格比对系统,将客户需求与房源精准匹配。某白云区楼盘销售经理表示:"国庆期间案场工作延长至凌晨,通过动态调价策略促成多组观望客户签约"。
行业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优质项目因地段稀缺性或产品力优势持续热销,而普通楼盘则面临成交压力。数据显示,广州海珠区某项目初期销售遇阻后,通过房产中介团队"一客一议"灵活定价策略实现后期销量回升;上海部分中环内项目虽人流量稳定,但外围区域售楼处出现门可罗雀现象。房产中介正加速构建"技术+服务"双驱动模式——一方面利用大数据监测市场热度与客户偏好,另一方面强化经纪人谈判技巧与金融方案设计能力以应对差异化需求。
2024年国庆楼市表现印证了政策对核心城市托底作用的持续性,同时也暴露区域供需错配风险。房产中介作为行业"毛细血管",通过技术升级(如智能推荐算法、虚拟看房系统)与服务创新(定制化购房方案、全周期跟单机制),在市场波动中有效挖掘潜在购买力。未来其价值将进一步体现在:1)政策红利的精准传导;2)客户决策链条的技术渗透;3)资产配置需求的个性化满足。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数据整合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的房产中介机构将占据竞争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