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2025年的机器人行业正加速向垂直场景渗透。从工业制造到文旅服务,多家头部企业通过大额订单和技术创新推动具身智能规模化落地,标志着该领域正式迈入商业化应用新阶段。本篇文章将聚焦国内国际重点企业的战略布局与核心机器人技术特点,并结合最新产业动态分析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10月初,某头部企业(以下简称“智元”)宣布与科技服务商龙旗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后者采购数亿元金额的智元精灵G2机器人框架订单,计划在消费电子组装产线中部署近千台设备。该款机器人通过柔性抓取、多工位协同及产线数据联动技术,在平板产线实现AI交互与精准操作。其核心优势在于端到端智能决策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生产环境中的动态调整需求。
同日,另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研发的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力无限”)与时华文旅集团签署2.6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全国首批具身智能智慧景区项目,覆盖导览、安防及互动服务等场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一脑多身”架构可实现跨场景机器人协同与实时数据反馈,标志着具身智能从实验室验证转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进展。
数据显示,下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这些案例表明,工业组装、物流仓储及文旅服务等场景正成为机器人技术落地的核心战场。
国际方面,美国企业某机器人公司(以下简称“Figure”)于10月9日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该机型在传感器集成与运动控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行业分析指出,2025年全球头部企业将完成小批量生产验证,并计划于2026年开启大规模商业化进程。
随着量产需求激增,机器人关键部件的材料技术成为竞争焦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凭借高强度、低重量优势,在关节模组及机身结构件领域加速渗透。这类材料的应用不仅降低能耗,还为复杂动作控制提供了硬件保障,预计将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转折点
2025年作为具身智能发展的关键节点,国内外企业通过大额订单、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共同推动产业拐点到来。工业制造与文旅服务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而新材料和传感器技术则为机器人性能升级提供底层支撑。随着垂直场景需求的持续释放,具备核心算法、垂直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实验室到产线仅一步之遥,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时代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