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升级并行推进,中国机械工业在政策驱动下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智能制造核心支撑的仪器仪表产业,在最新发布的《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被赋予关键战略定位,其市场拓展与技术突破将成为衡量产业升级的重要指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方案规划,我国将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仪器仪表等六大领域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数据显示,国内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突破85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传感器与测试设备细分市场增速显著,2024年产值规模达3200亿元,占全行业比重提升至24.6%,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政策明确要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建立仪器仪表协同创新中心。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已形成17个产值超百亿的仪器仪表产业园区,其中华东地区占比43%,华南地区占32%。值得关注的是,在高端分析仪器领域,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38%提升至目前的4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技术代际差异。
方案特别强调要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仪器仪表领域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37家,较上年增长28%,其中智能测量设备制造商占比达35%。在细分市场竞争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市场集中度CR10指数从去年的62%提升至68%,头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加速技术整合。
政策引导下,已有29家骨干仪器仪表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重点企业海外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1%,本地化服务网络覆盖率提升至78%。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工业检测设备出口额达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东南亚市场增幅超过25%。
方案明确提出要攻克高端传感器、精密测量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统计显示,2024年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8%,重点实验室数量新增37个,其中量子传感与智能校准领域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5%。在关键零部件进口替代方面,压力变送器国产化率突破60%,但高端光谱仪仍依赖进口占比超70%。
随着《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实施,仪器仪表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阶段。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海外布局加速,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显著增强。预计到2026年,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我国将在仪器仪表领域培育出3-5家全球竞争力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与价值重构。当前产业竞争已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全球化服务网络的全方位较量,这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路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