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加速及高端制造需求增长,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低碳发展方面持续突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于2025年9月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加工技术升级与产业链优化提供了明确指引。本文聚焦当前加工领域技术特点及政策环境,解析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展望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加工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有色金属加工技术呈现高精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趋势。例如,在铝材加工中,薄板连续轧制工艺效率提升20%以上;铜加工领域则加速应用短流程熔铸技术以降低能耗。根据《工作方案》,政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加工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对低碳冶炼、再生金属回收等环节给予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政策环境的优化显著降低了技术研发成本,推动行业向高端化转型。
为增强产业链韧性,《工作方案》提出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推进境外加工项目建设,重点涵盖电解铝、稀有金属精炼等环节。同时,中国积极吸引国外高端加工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如半导体用高纯度溅射靶材制造等领域已形成技术合作案例。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出口额同比增长18%,反映出政策对国际产能协作的显著促进作用。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工作方案》强调通过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深化加工产业联动。例如,在东南亚地区推动铜冶炼与深加工一体化项目,配套出口成套设备及技术规范;在非洲则重点布局稀土开采—加工联合体,并嵌入中国环保标准体系。这种“装备+技术+服务”的输出模式,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加工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2025年有色金属加工领域正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与国际合作三管齐下实现稳增长目标。从低碳冶炼到高端材料制备的技术突破,从境外项目落地到标准体系输出的国际化布局,行业在政策支持下逐步形成“技术引领—产能协同—价值提升”的良性循环。未来两年,《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举措将持续释放红利,推动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具竞争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