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政策效应显现 上海楼市呈现差异化修复格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二手房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自8月25日上海出台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以来,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复苏节奏。数据显示,新政首周新房成交量环比激增30%,外环外区域交易占比突破历史峰值;而二手房市场则以“量稳价缓”态势稳步回升,周度成交连续四周呈现阶梯式增长。尽管当前全市二手房库存仍处高位,但政策对刚需释放和置换链条的激活作用已初步显现,未来市场走向需结合供需关系动态观察。
上海楼市新政实施首月(截至9月25日),新房成交总量环比增长19%,其中外环外项目贡献率达73.45%。闵行梅陇等板块出现“三开三罄”的热销场景,显示政策对刚需群体的刺激效果显著。然而这种爆发式增长未能持续,后续交易量逐渐回归理性区间,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作为本次政策的核心突破点,上海全面取消外环外购房套数限制后,区域市场迅速升温。新房成交占比从年内平均59%跃升至73.45%,创年内新高;同期外环外二手房交易量占全市比重达49%-50%,较年均值提升近5个百分点。置换需求的激活尤为明显:改善型购房者通过出售现有房产转向更优质区域,推动二手房流动性增强,进而促进整体市场循环效率提升。
尽管短期数据向好,上海二手房市场仍面临结构性挑战。截至9月26日,全市挂牌量维持在35.65万套高位,供需矛盾尚未根本缓解。历史经验表明,地方调控政策对交易量的刺激通常持续数月,但难以扭转价格长期低迷趋势。当前外环外区域房价环比仅微涨1.2%,显示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未来需关注“金九银十”旺季延续性、库存消化速度以及购房者预期变化。
政策红利下的平衡与挑战
2025年上海楼市新政通过精准松绑释放了部分区域需求,短期内激活了新房成交和二手房置换活力。但高库存压力下,市场修复进程仍需时间验证。对于购房者而言,外环外区域性价比优势凸显;而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则需在政策窗口期把握机遇,推动供需关系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年末传统销售季到来,后续数据将为判断市场拐点提供关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