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草甘膦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在农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5年,草甘膦行业在诸多因素交织影响下,其前景备受关注。以下是2025年草甘膦行业前景分析。
《2025-2030年中国草甘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草甘膦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及终端应用三个环节。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灭生性内吸传导型有机磷类除草剂,学名为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具有杀草谱广、低残留的特点。该产品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最初应用于果园,现已扩展到田间催枯、作物行间定向除草等多个场景。草甘膦市场需求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密切相关,全球约80%-90%的转基因作物为耐草甘膦品种,因此其使用量随转基因作物推广稳步上升。现从三大方面来分析2025年草甘膦行业前景。
在下游应用方面,草甘膦在国内外市场表现出不同特点。国外市场主要用于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除草,涉及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等作物,这些作物广泛采用转基因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国内市场则集中于两个领域:一是少耕或免耕作物种植(如稻田),通过减少耕地翻动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分流失,同时利用草甘膦进行杂草控制;二是非耕地除草,包括果园、桑园、茶园、道路和林业等区域,这些地方需要定期清除杂草以维护环境整洁和植物健康。
全球草甘膦产能约 118 万吨 / 年,中国占据了其中的 81 万吨 / 年,占比近七成,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地 。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企业,全球前四大企业 CR4 产能占比达 70.7%,行业呈现出较高的产能集中度。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内已明确将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列为限制类项目,旨在遏制行业的无序扩张,维持市场供需平衡。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草甘膦新增产能将极为有限,行业供给将主要依赖现有产能的释放 。例如,江山股份目前草甘膦产能为 7 万吨,其贵州项目建成后虽将新增产能 5 万吨,但预计在 2025 年年底前才进行试生产,且这样的新增产能在行业内已较为少见 。
草甘膦的下游需求主要分为农用和非农用领域,其中农用市场占比超过 90%,是绝对的需求主力 。在农用领域,草甘膦广泛应用于传统作物和转基因作物的杂草防控。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对草甘膦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相关数据预测,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预计以年均 6% 的速度增长,到 2030 年将达到 2.3 亿公顷 。中国在 2025 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 1000 万亩,且已批准 4 个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品种,这将直接带动国内草甘膦年需求增量 1.2 - 1.5 万吨 。在非农用领域,草甘膦可用于家用草坪、森林、苗圃等的杂草清除,需求相对稳定,但规模相对较小 。
回顾2020年以来草甘膦的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在2020 - 2022年期间,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 。需求端,俄乌地缘冲突等因素导致全球农作物价格波动上涨,刺激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对除草剂的需求 。成本端,黄磷、液氯、烧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推动了草甘膦生产成本的上升 。而草甘膦供给相对刚性,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价格在 2021 年四季度至 2022 年上半年期间达到高峰。然而,2022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草甘膦主要厂商产量的逐步恢复,海外终端市场开始消化前期库存,采购需求显著减少,草甘膦价格步入下行周期 。直至 2025 年 5 月,市场形势发生转变,价格开始持续上涨 。
2025年5月以来,草甘膦价格上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从需求端来看,每年6 - 8月是国内草甘膦出口至南美的传统旺季 。2025年5月起,南美制剂订单大量释放,且采购季较往年延长了三周,像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草甘膦需求旺盛,有力拉动了出口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33.1万吨,同比增长14.2%;出口金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供给端方面,行业库存处于低位,2025 年国内有效产能稳定在 80 万吨左右,且新增产能受限 。主流企业排单充足,部分企业订单已排满,短期内市场存在供应缺口 。成本端,在 “三磷” 治理、环保督察、能耗管控等政策约束下,黄磷产能及能耗受限,价格震荡运行,上半年国内黄磷均价为2.33万元,较 2024 年均价上涨 464 元 。草甘膦生产所需的烧碱等原材料价格也普遍上涨,其中烧碱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 11%,成本的上升为价格提供了支撑 。
草甘膦主要生产工艺有 IDA 法与甘氨酸法 。IDA 法(双甘膦法)工艺相对简单,将复杂步骤前置到双甘膦合成阶段,最终只需双甘膦水解,且排污较少 。甘氨酸法则需全程配套精酸、甲醇、氯甲烷等原料,对工业体系完整性要求较高 。近年来,IDA 法占比逐渐增加,甘氨酸法占比减少 。不过,在完整工业配置体系下,甘氨酸法仍有其独特优势,两种工艺在成本端对行情影响差异不大,均具备一定竞争力 。未来,企业将持续优化现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草甘膦产品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一方面,企业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草甘膦制剂,以提高除草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例如,微胶囊化技术的应用,可使草甘膦制剂更加稳定,延长药效持续时间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作物需求,研发差异化的草甘膦产品,如适用于特定转基因作物的专用草甘膦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
综上所述,2025年草甘膦行业在供给受限、需求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展现出较为乐观的前景。但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趋严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