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启动全球首个《电子商务协定》试点服务 助推数字贸易规则落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2025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上,中国商务部宣布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这是继该协定于2024年底达成后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性实践。该方案由多部门联合制定,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经验,为协定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数据显示,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将重点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服务市场准入等领域的规则衔接。
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报告揭示数字化机遇与挑战
峰会同期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指出,尽管数字技术正成为驱动服务贸易增长的核心动力——过去三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年均增速达12%,但数字鸿沟、保护主义及供应链重构等结构性问题仍制约着发展均衡性。报告强调,在人工智能与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服务业开放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动服务贸易规模扩大约0.8%。
通过整合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资源,北京市将系统推进电子商务协定条款落地。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跨境支付体系、建立数据安全流动机制,并探索数字版权保护新路径。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突破19万亿元,服务业数字化渗透率超过38%,试点区域有望进一步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报告提出八项针对性建议,涵盖数字基建互联互通(如国际互联网带宽扩容)、差异化产业支持(发展中经济体新业态培育),以及标准体系共建等关键领域。数据显示,当前中低收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占比不足全球总量的10%,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培训与金融资源引导,预计可使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参与度提升25%。
《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倡议2025》提出要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议内容包括完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健全统计监测体系,以及通过供应链普惠化降低中小微企业参与门槛。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服务业已成为技术融合最活跃领域,相关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前突破45万亿元。
服务贸易发展进入规则创新深水区
此次北京试点标志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步。通过将《电子商务协定》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安排,并同步推进包容性发展倡议落地,既为国内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破解全球不均衡问题提供了实践范本。随着数智技术持续赋能,服务贸易规则重构与普惠网络建设将成为未来国际合作的核心议题。统计预测显示,在多重政策协同作用下,到2030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有望突破35万亿美元,其中数字服务占比将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