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杭州市经信局2025-2027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解析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杭州市于2025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系统性提出涵盖数据开放、算力建设及服务生态培育的完整政策框架。该文件通过量化目标与激励措施结合的方式,为全国AI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地方实践样本。
杭州市经信局数据显示,当前全市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数据供给、算力网络的产业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5年初,地方财政已投入超10亿元用于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并形成覆盖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行业级数据库集群。此次新政进一步提出到2027年实现"高质量数据集20个以上""智算规模达100EFlops"的量化目标,标志着杭州正加速构建AI终端产业发展的立体化服务生态。
方案明确每年评选不超过5个高质量开放数据集,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万元。其中特别提出对多模态数据集的补贴上限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100万/年→200万),凸显政府对复杂场景数据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视。
通过设立年度2.5亿元规模的"杭州算力券",终端企业可获得最高30%的智能算力与模型服务采购补贴。该政策预计带动年均超8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并形成覆盖算法开发、训练优化等全链条的服务支持网络。
方案要求加快新型算力建设,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级算力项目给予贴息支持。这一举措将有效降低企业部署大规模AI模型时的资金压力,预计推动全市智算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5%以上。
到2027年需完成10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推广。政策特别强调通过"数据+算力+场景"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创新,解决传统产业升级中的技术适配难题。
该方案通过精准设计的激励体系与服务供给网络,将显著提升杭州在AI终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通过高额补贴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借助数据开放倒逼行业标准化进程。预计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带动超10万个高技能岗位需求。
作为国内首个系统性整合"数据-算力-服务"的区域性政策文件,杭州新政不仅为AI终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量化的实施路径,更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重塑了地方数字经济的竞争格局。其创新性的财政工具组合与产业生态培育策略,或将成为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