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精油产品在个人护理市场的广泛应用,其在功能宣称与合规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以植物基成分为主的驱蚊类精油制品,在市场需求激增的同时,因资质不全、虚假宣传等问题引发行业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典型案件和政策导向,揭示当前精油产业布局中的关键挑战及竞争态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油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8月回访显示,某网购平台"德敏舒旗舰店"曾销售的"德敏舒婴儿香茅防护喷雾"已下架。该产品此前宣称"0岁+可用""植物精油纯净放心",包装标注儿童化妆品小金盾标志,但未取得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及生产许可证号。监管部门明确指出,声称具有防蚊功能的产品需按农药管理,此类产品的资质缺失问题直接暴露了企业在产业合规布局上的短板。其经销商广东德玛健康用品有限公司与生产商佛山市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沉默态度,进一步凸显行业在规范经营中的系统性风险。
另一典型案例为徐州新沂市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的"swekp植物精油爆珠贴"。该产品宣称"全球3500种蚊虫均能防""13米有效防护",但包装未标注农药登记信息。2021年农业农村部政策文件明确此类产品的法律属性后,市场对合规性的要求显著提升。涉事企业温州睿宸科技作为代工厂虽承诺整改,但其关联销售主体徐州市华楼奚电子商贸有限公司及湖南华信柏霖品牌管理公司因经营异常记录(如未公示年报、失联等),反映出产业链上下游在资质衔接与责任追溯上的漏洞。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原报道提及的"乐比叮防护喷雾""锐舞元气手环mini"仍以驱蚊功效进行销售,但未完成农药登记备案。12315平台显示相关投诉均处于待立案状态,监管响应效率与企业违规成本间的失衡加剧了市场无序竞争。
当前精油产业在功能拓展与法规遵从间存在显著张力,驱蚊类产品的资质争议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合规能力,更折射出行业整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建设及供应链管理上的系统性缺陷。随着2025年监管政策的持续加码(如农药登记制度执行强化),具备全链条合规意识与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占据竞争制高点,而那些依赖模糊宣称规避监管者或将面临市场份额加速流失。产业的良性发展亟需在创新应用与合法边界间寻求动态平衡,这既是市场秩序重构的关键,也是精油行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