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在5G技术研发、网络部署和融合应用领域持续领跑全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基础设施体系。伴随5G-A、6G等前沿技术加速突破,我国正通过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构建覆盖芯片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并推动5G深度赋能智能制造、算力网络和垂直行业创新应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5G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的覆盖目标;千兆网络能力端口突破3053万个。在标准制定方面,我国贡献了全球42%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并主导推进5G-A(Advanced)国际标准研发。通过构建涵盖芯片设计、基站设备、测试仪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中国正形成以技术标准为牵引的全球化竞争新优势。
在工业领域,5G工厂平均产能提升19.6%,运营成本下降14.5%。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形成超过13.8万个5G行业应用案例,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领域。以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通过部署5G工业网关和智能传感器等超百款终端设备,实现研发周期缩短近30%的效率突破。与此同时,全国在用算力中心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88 EFLOPS(FP16半精度),形成"云-边-端"协同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架构。
政府通过持续优化频谱资源分配、加大研发投入补贴等政策,推动5G与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融合创新。在量子计算、低空经济等前沿方向,我国企业正加速星网星座组网和开源大模型研发,已形成DeepSeek等代表性技术成果。截至2025年8月,全国持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数量达18.65万家,同比增长10%,显示产业生态的强劲活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加速推进5G-A产品的商用部署,并同步开展6G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场景预研。当前我国已在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等6G潜在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同时前瞻布局面向6G的行业应用生态。通过持续完善"建用研"协同机制,中国正为全球5G-A和6G标准制定贡献更多核心方案。
2025年的中国已构建起覆盖网络建设、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5G全链条发展体系。从基站规模到专利数量,从工厂效率提升到算力基础设施升级,5G已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6G研发进程加快,我国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为智能制造、数字社会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与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