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际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上海市2025年前7个月外贸表现持续向好,以创新活力和多元拓展为引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最新数据显示,前7月全市进出口总值达2.5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民营企业贡献显著提升,新兴市场开拓加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扩大,生产消费需求回暖形成合力,为全年外贸稳中提质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外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上海市自今年2月以来已实现外贸连续6个月增长,7月单月进出口规模达3972.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前7个月累计进出口2.55万亿元,较上半年增速提升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表现尤为突出:7月出口额1706.8亿元创年内新高,同比增长8.5%;进口规模同步扩大至2265.6亿元,增幅达10.3%,实现年内首次两位数增长。
作为外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民营企业表现亮眼。7月单月进出口额达1641.1亿元,同比增长35.7%,创历史同期新高;前7个月累计贡献9823.8亿元,同比增长25.5%,占全市外贸总值的比重提升至38.6%。这一数据表明,民营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响应能力,在外贸结构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上海市积极布局多元化国际市场成效显著。7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87.8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市外贸总值的39.9%;对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增速分别达12.3%、44.3%和55.5%。前7个月累计数据显示,上述区域贸易额同比增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扩大12.2%,为外贸增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海市以创新驱动引领外贸结构升级的成效显著。7月机电产品出口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24.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出口分别激增103.5%和63.4%,储能电池细分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锂电池单月出口额同比提升75.7%。前7个月机电产品整体出口额达7253.9亿元,同比增长3.9%,高附加值产品的持续突破印证了"中国制造"向高端化转型的成果。
工业领域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回升带动大宗商品进口增长。7月金属矿砂及未锻轧铜材进口量分别同比扩大22.4%和29.2%,前7个月累计增幅达7.3%和15.8%;航空器零部件、医疗器械等中间品进口增速保持在30%以上水平。消费品市场方面,政策组合拳推动干鲜瓜果、游艺设备等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7月相关产品进口额同比提升59.9%和29.4%,彰显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
上海市2025年前7个月外贸数据揭示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核心趋势:以民营企业为主体活力迸发、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高新技术出口占比扩大、生产消费形成联动效应。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上海通过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提升质量效益,不仅为全年外贸目标实现提供支撑,更展现了中国外贸韧性与全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未来外贸增长动力将更加多元化、可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