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瓷砖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演变
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瓷砖采取的关税政策成为观察行业竞争态势的重要窗口。自2019年以来,中美两国围绕瓷砖产品的贸易救济措施不断升级,近期美国商务部作出的反补贴日落复审终裁结果,再次引发对全球瓷砖供应链及价格体系的关注。本文结合最新数据与政策走向,解析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竞争逻辑与未来趋势。
美国商务部2025年8月25日公布的终裁结果表明,在首次反补贴日落复审中认定,若取消现行对华瓷砖反补贴税,中国产品将面临高达358.81%的补贴税率。这一数据较此前调查期间显著提升,反映出美国政府对进口瓷砖市场管控力度的持续加强。追溯至2019年5月启动的双反(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美方已通过多重关税手段限制中国瓷砖进入其国内市场。
2019年5月1日,美国商务部首次发起对华瓷砖双反调查;
2020年3月31日,作出肯定性终裁并正式实施关税措施;
2025年5月1日,启动首轮日落复审程序。
这一系列政策动作显示,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美国正通过常态化审查机制巩固本土瓷砖产业的竞争优势。
当前358.81%的反补贴税水平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直接抬升中国瓷砖对美出口成本。据测算,若维持此税率,中国企业需将产品价格提高近4倍才能覆盖关税负担,这几乎断绝了低价竞争的可能性。同时,高额壁垒促使部分制造商转向东南亚等第三国进行生产转移,间接推动全球瓷砖供应链的区域化重组。
面对贸易壁垒强化趋势,中国瓷砖企业正加速推进产品结构转型,从基础建材向高端定制领域延伸。例如,在大规格岩板、智能调温砖等细分品类中,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30%以上的产能份额。与此同时,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成为出口新增长极,2024年非美市场占比提升至65%,显示企业正通过多元化策略对冲政策风险。
短期内,美国瓷砖进口商可能面临供应短缺或成本上涨压力,但长期看,中美双方在清洁能源建筑材料领域的合作空间仍存。若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绿色认证方面进一步突破(如光伏陶瓷砖技术),或将重塑两国产业间的竞争关系。
政策与市场的动态平衡持续考验行业韧性
从2019年到2025年的贸易救济进程表明,美国对中国瓷砖的监管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尽管高关税短期内抑制了出口规模,但中国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市场多元化及产业链整合,正在构建更具韧性的竞争体系。未来全球瓷砖市场的主导权争夺,将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与政策适应能力的双重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