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AI视频生成领域正经历技术爆炸式发展,从基础模型迭代到商业场景落地均呈现加速态势。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头部企业竞相布局,而大模型作为核心驱动力,在提升生成质量、推动产业应用方面展现关键作用。本文聚焦2025年大模型技术进展与市场竞争动态,并结合行业数据解析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大模型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AI视频生成领域自2024年起进入快速迭代期,以可灵AI 2.1模型为例,其首尾帧功能较上一代(1.6模型)性能提升达235%,在复杂运镜、视觉冲击力及创意营销场景中表现显著优化。国际企业如OpenAI的Sora模型、国内快手、字节跳动等头部平台均加速推出专用视频生成大模型,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这类大模型通过多模态融合与物理规则嵌入,在动画短片制作、特效渲染等环节实现角色一致性、真实感场景构建和动态分镜生成能力的突破。
当前,AI视频生成技术已初步覆盖影视产业全链条,包括剧本智能生成、三维角色建模、动画自动生成及后期剪辑调色等环节。例如捷成股份与华为云合作的视频大模型项目,通过语料库积累和场景化训练,正在探索音视频生产的商业化路径;而中文在线基于“逍遥大模型”的AI Agent系统,则将多模态生成技术应用于智能广告全流程制作。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视频生成市场规模已达6.15亿美元,预计至2032年将以20%的复合增长率扩张至25.63亿美元,其中复杂场景生成与创意内容生产将成为核心增长点。
技术迭代推动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企业间呈现差异化发展策略。一方面,部分厂商聚焦垂直领域深耕——如影视特效的物理引擎集成或广告营销的精准投放;另一方面,通用型大模型持续强化多场景适配能力,通过API接口开放吸引开发者生态共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生成质量与成本效益比成为竞争焦点,企业开始在算力优化、数据合规及行业Know-How积累上展开深度较量。例如,部分头部公司已将模型推理效率提升30%以上,并构建符合影视行业标准的质检系统。
从资本市场动态看,AI视频生成赛道正吸引持续资金流入,其技术成熟度与商业价值获双重认可。据行业测算,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主要增量来自企业级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求爆发。未来五年内,随着大模型在实时交互、超高清渲染等领域的渗透加深,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至虚拟制片、元宇宙内容生产及工业数字孪生等领域。
2025年是AI视频生成技术从“可用”向“好用”跨越的转折之年。大模型凭借其强大的多模态处理能力与持续优化的效率优势,在推动影视产业升级、降低创意门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头部企业技术壁垒逐步形成,行业竞争将从单一性能比拼转向生态构建与场景深度绑定的新阶段。未来十年,AI视频生成有望成为数字内容生产的核心基础设施,并催生千亿级市场规模的创新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