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及居民养老保障需求持续增长,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支持下正逐步完善。自2024年底全国推广以来,个人养老金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5年8月,累计参与人数已突破1.2亿人。近期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领取规则与服务渠道,旨在提升制度灵活性和普惠性,为参保者提供更精准的养老保障支持。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养老金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24年9月起实施,新增3种可提前领取的情形,进一步扩大参保者权益范围。具体包括:
1. 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申请前12个月内,本人或家庭成员(配偶、未成年子女)因医保目录内医药费自付部分超过本省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 长期失业保障衔接:申请前2年内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满12个月者;
3. 低保群体支持: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参保人。
这一调整既保留了原有“达到退休年龄”等核心条件,又通过补充短期应急场景,增强养老金制度对特殊群体的兜底功能,体现了政策设计中长期储备与短期救济相结合的理念。
为优化用户体验,《通知》在原有银行渠道基础上新增两类线上入口,包括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及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通道,以及参保人当前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这一举措打破了地域限制,简化了办理流程,预计可使申请效率提升40%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通过线上渠道提交的养老金领取请求占比已达65%,凸显数字化服务对市场渗透率的显著推动作用。
针对已领取养老金后能否继续缴费的问题,《通知》作出明确规定:若因达到退休年龄而首次领取,账户将永久锁定为“已领状态”;其他情形下(如医疗费用支出或失业),参保人在补充资金后可重新激活缴存资格。此规则既避免了重复申领风险,也鼓励个人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养老规划,有效协调长期资产积累与应急资金使用间的矛盾。
2025年养老金市场呈现政策精细化、服务多元化的双重特征。通过新增领取情形扩大保障覆盖面、优化渠道提升便利性、明确规则强化制度稳定性,我国个人养老金体系正逐步形成“灵活可及、风险可控”的发展格局。未来,随着全国推广深化与配套措施落地,预计到2025年底,个人养老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为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网络提供坚实支撑。